原文

膽欲大,心欲小;智欲圓,行欲方。大誌非才不就,大才非學不成。

——【明】鄭曉《訓子語》

白話

一個人做事要膽大,有魄力,但考慮事情又要心細、周密;用智要圓通靈活,但行為要端正大方。大的誌向沒有才幹不會取得成就,而大的才幹沒有勤學苦練也是不成的。

家訓史話

東漢時期,孔融竭力維護漢獻帝的利益,對曹操的政策進行諷刺與反對。為節約糧食,曹操下禁酒令,孔融則寫文章大吹喝酒的好處,當著東吳使者的麵說曹操的不是,結果被曹操殺頭。後人評說他是誌大才疏的人,辦不成大事。

《後漢書.孔融傳》記載:“時,年饑兵興,操表製酒禁,融頻書爭之,多侮慢之辭。”可見,當時是饑年,卻不得不用兵,而兵以什麽為主?糧食!曹操出於對軍國大計的考慮,以為應禁酒,使糧食用來補充兵用。而孔融呢?果然顯示了他“華交會之徒”的特性,說什麽“昨承訓答,陳二代之禍,及觽人之敗,以酒亡者,實如來誨。雖然,徐偃王行仁義而亡,今令不絕仁義;燕噲以讓失社稷,今令不禁謙退;魯因儒而損,今令不□文學;夏、商亦以婦人失天下,今令不斷婚姻。而將酒獨急者,疑但惜穀耳,非以亡王為戒也。”擺明的強詞奪理,曹操的確是“惜穀”,隻怕像孔融這麽不惜穀,國不亡才怪,看過他的表現便知道了。又如曹丕納甄夫人,這根本不是什麽見不得人的事情,在古代,這很正常,孔融倒好,說:“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 “問出何經典”,孔融則捉弄似的說:“以今度之,想當然耳。”這不是沒事找事、找曹操不痛快嗎?再如楊彪一案,居然公然威脅曹操“明日便當褰衣而去,不複朝矣”,而他完全可以采取更溫和的方法。

由於全家被殺和曹操所加的嚴重罪名,孔融的作品大部分流失,後世整理的《孔北海集》殘缺不全。但是孔融的品格與言論仍然對當時和後世產生了影響。殺孔融被視為曹操執政的汙點之一,而孔融反對肉刑等的作品甚至到隋唐時期仍然被用作朝廷政策討論的論據。

古訓今鑒

孔融徒有對漢室的一片忠心,沒有內政軍需之才。為人狂傲不圓通,抨議時政,言辭激烈,這麽看來,他的被殺也是一件件事情順流而下發展而來,實在也沒必要為之喊冤。鄭曉同樣曉熟諳典,通達國體,鄭曉也於大奸臣嚴嵩對立,卻則被時人稱讚,從鄉試第一開始,仕途一路順暢,死後準增太子少保。

膽大心細,外圓內方,有誌有才,具備了這些素質必定會有不凡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