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之德性出於天資者,各有所偏。君子知其有所偏,故以其所習為而補之,則為全德之人。常人不自知其偏,以其所偏而直情徑行,故多失。《書》言九德,所謂寬、柔、願、亂、擾、直、簡、剛、強者,天資也;所謂栗、立、恭、敬、毅、溫、廉、塞、義者,習為也。此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也。後世有以性急而佩韋、性緩而佩弦者,亦近此類。雖然,己之所謂偏者,苦不自覺,須詢之他人乃知。

——【宋】袁采《袁氏世範》

白話

人的品德、性格從生下來就各有各的缺陷。有學問、修養的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所以用加強學習的辦法來彌補,就成了一個具有完美品德的人了。普通人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而被這種不足支配著任意作為,率性行事,所以造成許多過失。《尚書》中說有九種德性,即"寬、柔、願、亂、擾、直、簡、剛、 強"。這些是天生的;而"栗、立、恭、敬、毅、溫、廉、塞、義",這些是通過學習而養成的。這就是聖賢之所以能成為聖賢的東西。後世有一些有性急毛病的人,就佩帶韋皮,有性緩毛病的則佩帶緊繃的弓箭,也是出於這種原因。即使這樣,自己卻苦於不容易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必須向他人請教才能知道。

家訓史話

《論語·選講》裏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謙人,故退之。"

子曰的翻譯成白話就是:冉求做事總是退縮向後,所以我要鼓勵他上前;仲由呢,他膽子大,敢作敢為,所以我要壓壓他。人無完人,各有各的缺陷,所以孔子因材施教,指導弟子們來彌補。普通人自己是不容易改掉自己性格中的缺失的,所以我們要接受別人的指教。項羽就是一個因性格有所偏而不知彌補的例子。

鴻門宴上,項羽的亞父範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範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隻好問來者為何人,當得知為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項羽命賜豬腿後,又問能再飲酒嗎,樊噲說,臣死且不避,一杯酒還有什麽值得推辭的。樊噲還乘機說了一通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乘機一走了之。劉邦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脫,說劉邦不勝飲酒,無法前來道別,現向大王獻上白璧一雙,並向大將軍範增獻上玉鬥一雙,請您收下了。無奈的項羽收下了白壁,氣得範增撥劍將玉鬥撞碎並大罵項羽。

除了在鴻門宴上沒殺劉邦外,項羽最後在己方優勢條件下同意劉邦的議和條件:送還劉邦的父親和妻子。人的天性不是容易改變的,才會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說法。項羽勇冠三軍確有勇無謀,自滿自得,存婦人之仁,失去成功的機會也不意外。

古訓今鑒

袁采這段家訓教導子孫,人無完人,性格各有所偏,人要知己不足,從而修身立誌。

今天來講這段話也是受用無窮的道理,正所謂性格決定命運,性格有缺陷的,如優柔寡斷或性急如火都會貽誤最佳時機,難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