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危機中的中國知識分子》之後,張教授於1988年及1989年連續出版了兩本中文著作,頗引起學術界的震撼。第一本書是《烈士精神與批判意識》,對譚嗣同思想作進一步更深入的分析。書中張教授再次強調韋伯之“理性化”及“功效理性”取向,不能完全解釋近代思想家的道德精神和超越意識。他說:研究思想,不僅指觀念層次上的意識,也指情感層次上的意識,包括內心生活的各個方麵。在探討譚嗣同的思想與心路曆程時,張教授注意到三種意識的交織:即強烈的道德意識、致用之學及實踐的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此三者緊結交織,使譚嗣同一方麵知道追求完美的社會和人格必須從“治心”開始,另一方麵使他深信心靈秩序和宇宙秩序互為一體、息息相關。張教授對譚嗣同《仁學》作抽絲剝繭的深入探討,認為“仁”的精神給予譚氏“殺身滅族”的決心和“從容就義”的勇氣,即本書所言的“烈士精神”。此外他又說:《仁學》中的道德理想,使譚氏對現存的社會和傳統的基本製度,產生強烈的批判意識和抗議精神。而這種批判意識及抗議精神,追究淵源實來自《西銘》以及宋明理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若再往上追溯,可及於孟子“盡心、知性、知天”的信念和精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