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太行之子,從小就在太行童謠、太行故事的浸潤中長大。我對太行山有著深深的情結,總是不由自主地喜歡。喜歡它充滿神奇色彩的故事,喜歡它巍峨綿延的雄姿,喜歡它威武不屈的性格。

太行,一座充滿神話色彩的聖地。太行山,連綿八百裏,如一道脊背俯臥在中華大地上。太行山也叫王母山,又稱女媧山,是一座生命之山。早在遠古時代,人類就在這裏繁衍棲息,從遊牧到定居,從漁獵到農耕。太行山,是華夏古老文明的搖籃。神農嚐百穀、參盧農耕、後羿射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話傳說都發生在這裏。太行山上留存的曆史遺跡,如女媧“煉石補天”的“望天台”、“媧皇窟”,“精衛填海”遺跡等,訴說著太行山的久遠與神秘。

太行,一座不朽的曆史豐碑。巍巍太行,自古雄風,地勢險峻,關隘眾多,曆來乃兵家必爭之地。荊軻刺秦、胡服騎射、圍魏救趙、長平之戰無不在此輪番上演。巍巍太行,硝煙彌漫,抗日的烽火,在這銅牆鐵壁的太行山上演繹得更是如火如荼。作為抗日戰爭的最前哨,作為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太行山的人民與日寇進行的戰鬥最頻繁、最殘酷、最艱苦。“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她們在後方冒著生命危險為八路軍納鞋送糧,照顧負傷的八路軍戰士,如此動人心魄的抗日故事太多太多。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朱德曾寫下了蕩氣回腸的“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拚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的詩句;陳毅在《過太行山書懷》中寫到“黃河東走匯百川,自來表裏太行山。萬年民族發祥地,抗戰精華又此間。”先烈們以不屈的身軀鑄就中華民族的長城,以滿腔的熱血傳承中華民族的精神,以錚錚鐵骨構建中華民族的豐碑。戰場遺址,閃爍著英雄的光芒,展現著人民威武不屈的精神和氣節。站在生我養我的土地上,站在英靈安息的地方,我感悟到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曆史,看到了太行山上高度挺拔的民族脊梁。

太行,一座秀美的山川畫廊。太行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鑿出的一幅絕美山水畫卷。走進太行,你才能領略到它獨特的魅力。刀削斧劈的懸崖,千姿百態的山石,層巒疊嶂,各顯神韻:有的如仙人對弈,有的似雄獅凜凜,有的如金雞報曉,有的似猴子抱拳,栩栩如生,引人入勝。如練似銀的瀑布,碧波蕩漾的深潭,群鳥戲水,猴跳山澗,奇麗清幽,讓人有種身臨仙境之感。奇形怪狀的樹木,風格各異的古刹梵宇,靈秀幽靜,為太行山增添了一份莊嚴神秘的色彩。地縫絕壁更是太行奇觀,超然脫俗,美麗絕倫,將山之壯美推上了極致,令人歎為觀止。生活在太行山的人們,有著大山一樣的性格,粗獷豪放,原始淳樸,堅忍不拔,他們獨創的民俗文化極具地域特色,民歌、民樂、民間舞蹈、民間剪紙、麵塑等都充滿了黃河泥土的韻味,是中華文化中的奇葩。太行山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和諧交融,讓人生發“天下奇峰聚,何須五嶽攀”的驚歎。

千山萬水,太行山美。太行山的曆史與現實,壯觀與激越,讓人感慨沉思;太行山的秀美與巍峨,讓人陶醉遐想。尋遊天下,燃情太行。太行山,比畫優美,比詩深遠。太行山,是我心中恒久的眷戀。

作者:邱保青

地址:河南省博愛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