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都知道山西是“煤海”,是蒼涼的代名詞;卻不知道山西也是曆史名城,革命聖地,巍巍太行山就是山西一座典型的坐標。我喜歡太行山,不僅是他的巍峨和蒼勁,他的挺拔和偉岸,更主要的還是太行山所流露出的精氣神,太行山所具有的人文文化和曆史底蘊。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是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如果說山西的平遙古城是一座曆史的碑文,那麽太行山則是中國革命的“紀念館”之一,在抗日戰爭時期,太行山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行走在太行山,耳邊總是回響著敵機的轟鳴。我一直認為太行山就像一位父親,用堅實的臂膀扛起一個時代給予的責任。太行山景色綺麗,境內各種曆史遺跡遍存,古有太行八陘,為東西交通重要孔道。山峰頗多,幽幽五指峰更是將山脈與藝術進行了完美的融合。

白雲深處,鳥鳴攜帶著晨露飛翔在雲霧之中,我想生活在太行山中,的確是幸福。不說氣候的變化,就是溫差的異常也讓人感覺非凡。在太行山1000米以下為灌叢,1000米以上是雲極或落葉鬆,這種略微的變化引起了一位林業方麵朋友的注意,他說太行山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征決定了它植被的特殊性,並不是說所有的山脈都是這樣。在山頂,我看到了一顆落葉鬆,上麵粗下麵細,在樹的旁邊有一塊石頭,一分為二,那是霹雷石。他說,從自然的角度分析,那塊石頭是受陽光、雨水還有地理位置,溫度的影響,慢慢的風化而成,不過因為生長在太行山,那就不一定。於是他編了一個故事,讓同行的女同誌佩服不已,隻有我靜靜地聆聽,沒有表態,雖然他說的不一定是真的,但我還是覺得有一定的道理。他說,很早以前太行山是平的,那時候叫太行平原,有一年一條巨大的蛇妖害人,雷公發現了,就想用巨雷鎮住蛇妖,可竟然沒有鎮住,之後玉皇大帝發現了,就用了一座山壓住了蛇妖,於是就有了太行山。我很清楚他編故事的目的,就是為了贏得女士們的歡笑,然而他失敗了。或許太行山就是太行山,它的靈氣是不容欺騙的,就像那連綿的山脈,層疊得像一道道波浪,我很期待冬天的太行,我想銀裝素裹的太行山所呈現的大美,一定是文字所無法敘述的。或許太行山的內涵就是無形中有形,像太極一樣,借助於宇宙的變幻化出新的力量。

太行山曆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它的險、奇、秀、俊,征服著無數的文人墨客,更有很多道觀寺廟,將太行山的文化進行了融合。有一陣子我們在龍泉峽,看著清幽的峽穀,竟有種精神的抵達,那一刻我才知道,心靈的感應是無形的牽盼,須臾之間就能與山,與水,與所處的環境進行交匯,這就是太行山的靈氣。

每個離開太行山的人,心中都或多或少都會留有遺憾,這種遺憾就是不能永遠地居住在太行。不過有悟性的人會讓太行山永駐心間,隨著時間的變化,讓太行成為心中的大山,就像那滿是瘢痕的太行山,在歲月的風雨中,愈加堅韌,愈加有力。

作者:沈奕軍

地址:陝西省平利縣中醫院

作者介紹:沈奕軍,男,1985年生,西安交通大學畢業,有各類文學作品創見於《中國文化報》、《光明日報》、《北京日報》、《西藏日報》、《貴州日報》、《江西日報》、《散文選刊》、《朔方》、《飛天》、《詩林》、《文學少年》、《詩潮》、《鴨綠江》、《廈門文學》、《星星》、《山東文學》、《北方作家》、《歲月》等百種報刊雜誌,有作品被多種選本收錄。曾獲全國征文獎80餘次,現為陝西平利詩詞協會副秘書長。

§§第四章 鄉土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