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是凝固在我心中的千古難泯的夢,她承載的是天地間造化的瑰偉,蘊育的是古往今來的豐盈和壯麗的人文;在她擎天拔地的雄偉中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脊梁,在她鍾靈毓秀的錦繡中,我領略到華夏的博大與輝煌。

    ——侯銘《結緣太行山》

    我在畫卷之外傾聽風聲入林,眺望山頂和天雲,心情隱沒於鬱鬱蔥蔥的山林中,閉上眼睛,隱約體驗到了靜默和寬宏,這種靜默和寬宏就叫太行山。

    ——張大龍《我心中的太行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裏,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幼時的我每當讀書於此,便神往著這個好去處。太行山到底在哪裏?高萬仞是多高啊?它是不是象泰山一樣有名,象廬山一樣的秀麗啊?但是直到長大後我對太行山才有所了解。太行山是我國橫跨京、晉、豫、冀四省、市的重要山脈,延綿約有四百餘公裏,有著眾多的峽穀和山峰。它們海拔不是很高,名氣不是很大。但是,也不乏一些可以和泰山、廬山等相媲美的景色。如有“北方小桂林”之稱的蟒河景區、巍峨挺拔的王莽嶺、有美麗傳說的棋子山、氣勢雄偉的太行八陘、景色秀麗的太行山大峽穀及玨山、曆山……這裏山峰林立,溝壑碧綠。這裏山澗清澈,山霧繚繞。這些旖旎風光曾讓無數文人墨客流連忘返。曾有古人這樣寫五指峰:“五朵危崖五指開,亭亭玉立絕塵埃。驚濤忽漲清泉水,是否翻雲覆雨來。”唐朝詩人李賀麵對著太行山也感歎道:“一夕繞山秋,香露溘蒙綠。新橋倚雲阪,候蟲嘶露樸……”就連陳毅元帥也欣然寫下了《過太行山書懷》:“太行山似海,波瀾壯天地。山峽十九轉,奇峰當麵立。仰望天一線,俯窺千仞壁……”。

    應該感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太行山的絢麗風采;應該感謝我們這個綠色星球萬億年的地殼運動帶來了這人間仙境。刀削斧劈般的懸崖峭壁,雲遮霧繞的山峰小徑以及千奇百怪的嶙峋山石;還有這如銀的瀑布,碧綠的深潭,神秘的溶洞古寺,莫不讓人向往。我們在感歎著太行山雄偉壯麗的同時,也在感歎著太行山的艱險奇峻。

    太行山脈峽穀多、關隘險、道路艱、井陘奇。也許正是太行山險峻艱奇成就了它在中國曆史上的軍事要地的地位。春秋戰國時期到明清時期的兩千年時間裏,這裏烽火不斷,兵家必爭。遙想當年的太行八陘曾經刀光劍影,箭簇如蝗;還有娘子關上赫赫有名的平陽公主,以巾幗不讓須眉之勢“勒兵七萬,威震關中”;還有那舉世聞名的紫荊關、雁門關、天井關……更是殘陽如血、嘶喊震天。

    說起太行山重要的軍事地理位置,就不由地想起那場著名的黃崖洞保衛戰,還有那赫赫有名的黃崖洞兵工廠。我們仿佛又置身於濃烈的硝煙之中。日寇的子彈像雨點一樣狠狠地砸向了嶙峋怪石和樹木,星火四射、劈啪作響,我們的戰士則毫不畏懼、絕不退縮。子彈用完了有大刀,大刀砍鈍了有石頭。凶狠的敵人始終未能前進一步。經過八晝夜的艱苦奮戰。我八路軍指戰員依托著崎嶇的山勢和頑強機智,用手中有限的武器斃敵一千餘人,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劣勝強的戰爭奇跡。還有那震驚中外的平型關大捷,還有擊斃囂張日酋阿部規秀的黃土嶺戰鬥等,更是讓雄壯的太行山成為了日寇難言的夢魘。在這裏,我們不能忘記為創建太行山根據地而不懈努力的彭德懷、朱德、劉伯承、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我們不能忘記為了太行山區解放而犧牲的左權將軍;在這裏,我們更不能忘記舍生忘死的太行山軍民們,正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和頑強意誌擋住了日本侵略的鐵蹄。其實,這些可愛的人們,才是我們太行山最美麗的風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