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太行之行就給我留下了永久的記憶,至今難忘。

    在巍巍太行山區的黎城縣北部,海拔兩千米的黃崖山腳下,我不但聆聽了這裏抗日烽火的紅歌,還記住了一位以草為香的老媽媽。

    那還是二十年前,我第一次旅遊就來到太行山革命老區。早就聽說這裏是紅色革命根據地,朱德、彭德懷、左權、劉伯承和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裏與敵人周旋、英勇抗日,為祖國作出了偉大的貢獻。這裏一直讓我敬仰和向往。這次來,我很興奮。早上5點多鍾,我們就早早地驅車沿著山路向黎城縣北部進發。盤山路曲曲彎彎、顛簸得厲害,有時路很難走,我們不得不下來推車。我就想,這樣的路況實在太糟了,交通不便,這山裏人咋生活?

    終於,我們到了位於太行山脈的黎城縣北部赤峪溝。這裏陡壁峭崖、峰立千仞,看去十分雄險。隨行人員介紹說,這裏海拔有1600多米。再往北走,就看到北邊黃崖上有一座高25米、寬20米、深40多米的天然石洞,那就是聞名遐邇的黃崖洞。凡到此地的遊客都會在這裏憶想抗日的烽火硝煙,緬懷抗日英靈、焚香祭奠。

    爬上黃崖洞要經過一道屏障,於是我們穿過甕圪廊,站在廊中舉頭望去,映入眼簾的是一線天,兩邊的峭壁直直立起,高入雲端,這景象即驚險又幽靜。獨自靜靜遐想,好像看到千軍萬馬站在險要關口處,頓時硝煙四處彌漫,抗日烽火燃起,喊聲陣陣、炮聲隆隆……

    我真的置身於抗日烽火之中了。

    終於,我們走出一線天,爬向洞口。此時,陣風湧起,不少塵灰在山風的吹拂下四處飛揚,一股股青煙徐徐彌漫於山林之間,久久不願散去。此時,一位老媽媽正跪坐在洞前,腰板挺立,兩眼微閉,不時地燃香祭奠,嘴唇抖動,默默禱告。

    驀然,我發現老媽媽燒的不是香,而是滿山遍野生長的野草。老人為什麽要以草為香呢?

    我詫異,久久地注視著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

    老媽媽終於抬起頭來,問:“你們是遠道來的吧?”

    “是,我們從黑龍江來。老媽媽,您燒的是什麽呀?”我不解地問。

    “就是一種野草,也叫艾蒿,我們都叫野草香啊!”老媽媽說。

    老媽媽向我們介紹說,這裏是用鮮血染紅的革命老區,左權將軍在這裏指揮了一場黃崖洞保衛戰,這裏灑下了無數先烈的鮮血!老媽媽顯得很激動,有些哽咽了。她說,那是1941年11月,五千餘日本鬼子對黃崖洞實施瘋狂掃蕩,號稱“鐵壁合圍”。當時彭德懷和左權將軍就在此,他們親自組織和指揮了保衛黃崖洞的戰鬥,總部警衛團的團長歐致富和政委郭林祥率領一千多將士英勇頑強地抗擊敵人,在敵眾我寡和小米加步槍的簡陋條件下,硬是扼守陣地九個晝夜!共擊斃日本鬼子兩千餘人,我們也犧牲了近兩百名將士……老媽媽說,這裏的路還沒有同山下的路接通,這裏沒有市場,買不到香,都燒這種野草。這種野草很好燒,點燃後不斷火,一直能燃燒到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