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迷於太行山,不單單是因為她有著偉岸的身軀和清秀的容貌,更在於她內在的文化氣質與厚重的曆史感。

打開一張中國地圖,在中原之地赫然縱橫著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這就是太行山。“太行自古天下脊”是對她最好的讚譽,八百裏縱橫,氣勢恢宏;英雄之地,豪氣萬丈。曾幾何時,我獨迷戀於大山大河之壯觀,追求的隻是視覺感官上的刺激與滿足。隨時間的流逝,那些所謂的美麗早已黯然失色。偶然機遇,太行之大山填補了美麗背後的空虛,與那些名山一樣,她也有著大自然賦予的與眾不同。層巒疊嶂中,她猶如天宮仙女一般,在層層晨霧中翩翩起舞,無聲無息地傳達著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詩情畫意。大自然猶如一位巧奪天工的匠師,鬼斧神工地把她打扮成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舞台上嶄露頭角。

美麗的外表固然喜人,但內在的品質與氣質更是難能可貴,如同人一樣,山也有其內在的美。人如其山,山如其人。外表的美隻能成為博得人們笑臉的小美,內在的美才是能觸發人們內心感動與思考的大美,太行山就是這樣一座兼有二美的山。

太行山風景名勝的美名早有耳聞,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太行山兒女,我生於斯,長於斯,鍾情於太行之山水,受惠於太行山文化與曆史的熏陶。愚公移山之王屋山,愚公精神耳濡目染;平型關之抗日英魂,抗日精神振奮人心。遠古有女媧補天、精衛填海之傳說,今有人民軍隊抗日之民族氣節;古有荊軻刺秦寒、胡服騎射之豪情,今有中華兒女為海峽共和之期盼。太行山,這座凝聚了國共兩黨共同心血之大山,在曆史長河中閃耀著民族之光。

邂逅鳳凰山的八路軍總部純屬一個偶然,也正是這樣一個偶然的機遇,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太行山上散發出的民族精神。天空稀稀拉拉地落著不大不小的雨滴,但前來參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的人還是絡繹不絕。曾幾何時,“八路軍”這三個字就刻在了腦海,看著鄧小平同誌親手書寫的“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八個大字,仿佛看到了六十多年前八路軍在太行山痛擊日軍的戰鬥場麵。一幅幅真實的老照片再現了當年八路軍英勇抗敵之豪情,一群群前來參觀的遊客滿臉敬畏地重溫那段厚重的曆史。參觀的過程中,遇到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抱著自己的孫子重溫曆史。每到一處參觀點,老人都會認真詳細地給孫子講解,孩子嘴裏則不停地重複著爺爺講給他的太行故事。看著那對祖孫站在場館裏虔誠地回顧那段刻骨銘心的曆史,再想想那個正在長大的孩子,突然有種幸福感油然而生。

巍巍太行山,拳拳報國心。多少年後,當我們再次回首那段曆史時,是否還能記起那些馬革裹屍的無名戰士?多少年後,當我們再次踏上太行山時,是否還會想到那段曆史需要緬懷與記憶?多少年後,當我們再聽一遍冼星海那首《太行山上》時,是否還能聽到為民族興亡流淌血液的聲音?如今,太行山上美麗依舊,在每個山腳下,在每個山腰處,甚至在每一寸太行山的土地上,都留有曆史的印跡,等待我們去緬懷,去追憶……

作者:黨毅浩

地址:天津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