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英雄戰歌

    現在人們習慣把過去的那些老歌叫做紅歌。所以紅,是因為那些歌大多誕生在槍林彈雨的年代,曆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蕩滌,打印著鮮明的時代烙印,背負著老一輩英烈們的光榮與夢想。每當唱起或者聽到這些老歌,總有一種久違的感動,衝撞著我的心胸。

    這些老歌當中,由桂濤聲作詞、冼星海作曲的《在太行山上》就是我最愛聽的一首歌。雖然我沒有經曆他們的那個年代,但我卻被歌曲中流露出來的昂揚鬥誌所震憾。我曾在不同場合和聯歡晚會上聽到過它,每聽一次,腦海中都會閃現出那個血色年代軍旗飄飄狼煙滾滾痛殺敵寇的場麵。雄壯的歌聲,激情的旋律,都給人強烈的時代感和號召力。正是在這首歌曲的鼓動下,數不清的中華兒女從四麵八方匯集在太行山上,打了一個又一個的勝仗。而這首歌曲,也成了當時振奮中華民族精神的進行曲。

    陵川,位於山西東南部,地理位置處於太行山南端的最高地帶。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那段時期,陵川縣雲集了國共兩黨的軍政要人,各種抗日救亡宣傳活動使這個山區小縣到處散發著滾燙的抗日激情。可以說,那時的陵川是整個華北抗日的心髒,吸引了無數愛國青年和文化學者。這些人當中,就有一位身材瘦削的年輕人,當時他的身份是山西陵川國民革命軍第47師司令部的工作人員。就在這個太行山的山區縣城,他親身體驗和目睹了地方青年踴躍報名參軍、奮勇殺敵的感人場麵,於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就著桌上的油燈,他提筆寫下了《在太行山上》的歌詞。幾天後,他把歌詞寄給了在武漢的冼星海。

    讓他始料未及的是,經過洗星海譜曲的《在太行山上》,先在武漢唱響起來,並迅即在各抗日根據地傳播。當洗星海把歌片寄給他時,《在太行山上》已經成為最受人們歡迎的一首抗日戰歌,並很快在太行山革命根據地傳唱開來,成為我八路軍痛殺日寇的衝鋒號角。

    “紅日照遍了東方,

    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

    看吧!

    千山萬壑,

    鐵壁銅牆,

    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氣焰千萬丈。

    聽吧!

    母親叫兒打東洋,

    妻子送郎上戰場;

    我們在太行山上,

    我們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強馬又壯,

    敵人從哪裏進攻,

    我們就要他在哪裏滅亡!”

    鏗鏘動感的節奏,浪漫強烈的抒情,使這首二部合唱歌曲,成為當時最紅的一首歌。而這首歌的詞作者桂濤聲卻一直鮮為人知。盡管他在陵川的日子不是很長,但他卻為太行山和陵川人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首歌既有抒情的旋律,又有雄健的進行曲鼓點,加上人民音樂家洗星海譜的曲子,《在太行山上》洋溢著革命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生動再現了中國人民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和豪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