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老媽媽的解釋,我恍然大悟。但是作為交通人,心裏很為這馳名中外的革命老區交通不便而不是滋味,真不知怎麽來安慰這位白發蒼蒼的老媽媽。我急忙取下相機,要為老媽媽照張像。老媽媽說,穿得太破了,等以後這裏的路修通了,日子好過了再照吧,那時一定買件新衣裳,再坐上漂亮的大巴車直接到城裏逛一逛。老人說到這裏,拍了拍身上的塵土,笑了:“也許呀,我等不到那一天了,看不到那條路了,更坐不上那輛漂亮的大巴車嘍!”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今年,我再次有幸來到了這塊紅色的熱土,經過改革開放的熱潮,這裏變化太大了。當地人介紹說,黨和國家沒有忘了太行山革命老區,加大了對偏遠山區的公路運輸建設投入,先後撥出巨資專款修建了偏僻山區的通鄉、村公路,逐步實現了山上和山下相通的公路網和“路運一體化”的運輸格局。山區建了旅遊專線,成了紅色旅遊和風景秀麗的遊覽勝地了。山民們也靠路發展經濟,家家有了貨車和麵包車,每天山上山下拉運山貨,跑營運,腰包一天天鼓了起來。百姓們樂嗬嗬地說:“黨的政策真是太好了,不僅把平坦的山路一直修到咱山民的家門口,還鼓勵我們老區人民發家致富,我們養車跑運輸不但不收管理費了,反而政府還給我們燃油補貼款,這富裕的生活真是做夢也沒想到啊!”

    這次來,我很感慨和遺憾,一直想見到那位以草為香的老媽媽,給老人照張像,但始終沒能見到她,也不知老媽媽現在狀況如何。欣慰的是,現在不但老媽媽想坐上大巴車的願望已經成為了現實,就連彩電、汽車和電腦都搬進了山民的家。革命老區的這種變化,讓我寬慰了許多。我知道,老媽媽已高齡了,但老媽媽一定健在,就像太行山上的野草一樣,堅硬茂盛,年年生長不衰,即使燃燒到底,也要變成肥料,孕育綠野蔥蔥的太行山!

    老媽媽不再會以草為香了。

    是啊,美麗的太行山,我不會忘記你!還有一位老媽媽!

    作者:閆建軍

    地址:黑龍江省綏棱縣運輸管理站

    §§第二章 人文太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