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太行山人吃苦耐勞、不畏艱辛的性格在全國是聞名的。且不說那個遙遠的愚公傳說,也不說曾榮獲了聯合國頒發的全球500佳金質獎章的李雙良同誌,隻要看看位於晉城陵川的錫崖溝掛壁公路,你便可知曉我們太行山人的這種精神和意誌。

    太行山峰多、嶺高、溝深,交通極其艱難。魏武帝曹操曾作《苦寒行》感歎道:“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李白在《行路難》中也寫道:“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正是這種艱難的交通環境,才有了愚公移山的動人傳說,也正是這種艱難的環境造就了一代代的“愚公”們。抗戰中,他們硬是用自己的赤腳板趕跑了日本侵略者;在經濟建設的浪潮裏,他們又是靠著自己的雙手去改變天地。要想富,先修路,他們懷揣著對外麵的向往,憧憬著對未來的渴望,義無反顧地開始了現代版的愚公移山。終於,以錫崖溝掛壁公路為代表的太行山掛壁公路呈現在世界的麵前。交通專家稱之為,“工程奇難艱險,我國築路史上十分罕見”。沒有現代化的工具,就用鋼釺鐵錘;不能站立作業,那就跪著,或者俯臥作業。三十年的時間裏,錫崖溝村民硬是在這懸崖峭壁之間開鑿出了7.5公裏長的公路。沒去過錫崖溝,你根本想象不到開鑿錫崖溝公路的艱難困苦;沒看到錫崖溝的掛壁公路,你根本體會不到公路開鑿的決心和毅力。在這條“之”字形的掛壁公路上行駛,我們隻有膽戰心驚;麵對天窗外的萬丈深淵,我們隻有頭暈目眩。然而,當年的錫崖溝的愚公們,就是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中,不顧自己的安危,完成了這一壯舉。當年的山西省委書記胡富國同誌欣然為其題詞:“錫崖溝精神萬歲”。

    這是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這是一種艱苦奮鬥的精神;這是一種敢於犧牲自我、和命運抗爭的精神。這就是我們太行山人最動人的品質。

    鬥轉星移,太行山地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太行山已經不再是待字閨中無人知曉的青澀小姑娘,她落落大方地把自己的美麗展示在了世人的麵前。這個革命老區再也不是三十年前那個貧困的小山村了。在轉型跨越發展春風的鼓舞下,在張家勝、郭錦元、郝江波等一批太行山區的致富領路人帶領下,太行老區的人們努力打破著一煤獨大的單一經濟格局,堅持著多元化的經濟發展。積極參與到煤炭資源整合中來,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經濟、旅遊經濟、以煤為基的化工經濟。皇城相府、王莽嶺、棋子山、玨山等一批晉城旅遊品牌脫穎而出;吉利爾、廈普塞爾、析城山小米等一批本土品牌嶄露頭角。太行山地區成為了我國北方一顆新興的璀璨明珠。

    也許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巍巍的太行山,養育了這些不屈不撓的太行山漢子,也造就了以錫崖溝精神為代表的太行品質。和太行山秀麗的山峰,絢麗的風光相比,我更欣賞太行山的人們,更欣賞這種不屈不撓的太行品質。無需置疑,太行山人所取得的成功和他們不屈不撓、吃苦耐勞、敢為人先的太行品質是不可分開的。這種品質已經成為我們太行山珍貴的精神瑰寶,這種品質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精神財富。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我們需要這種品質;在我省、我市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們更需要這種精神。我有理由相信,太行品質會在我們的轉型跨越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我們更有理由相信,太行精神也一定會在我們偉大的民族複興中大放光彩。

    作者:李坤燁

    地址:山西省陽城縣陽泰煤業集團西溝煤業有限公司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