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曄笑道:“陛下是當局者,臣是旁觀者。”

    子哈哈一笑,過了一會兒,又道:“你現在也不是旁觀者了,這局大棋,非我一人能弈,還需要諸君協助。我聽荀令君與張紘有約,為一生之敵,子揚,你當與誰為敵?”

    劉曄想了想。“臣與魯肅相識,可與他一爭高下。”

    子搖搖頭。“魯肅方麵之任耳,不足與子揚為擔”他轉身看看劉曄,咧嘴一笑。“唯郭嘉可。”

    劉曄笑道:“那臣必勝無疑。”

    “為何?”

    “孫策不過是江東一匹夫,世以賣瓜為業,略知智,對治道一竅不通,充其量不過是一匹猛虎。陛下乃皇室貴胄,生聰明,卻是一頭真龍。臣得附龍尾,豈是郭嘉可比?”

    子笑了兩聲,又有些無嘲地道:“隻可惜,我隻是一頭潛龍,不知道此生還有沒有一飛衝的機會。且孫策亦非猛虎可比,他是真正的鳳鳥,若非如此,袁紹又怎麽會一敗塗地。子揚,戲言可爾,輕敵則是用兵大忌。”

    “陛下的是。”劉曄也收起笑容。“不過,臣以為陛下謹慎則可,沮喪則大不可必。老子雲: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地尚且猶此,而況於人乎?”

    子點點頭,示意劉曄接著。

    “孫家出身寒微,麾下將領亦以寒門為多,這些人大多沒有家族支持,甚至是孤身一人,既沒有爭權奪利的實力,也無權利可以爭奪,大敵當前,隻有眾誌成城才能活下去。所以聞戰則喜,人人爭先,這就是孫策戰必勝、攻必磕原因所在。反則袁紹則不然。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下,支持他的不是潁川名士就是冀州豪強,幾乎每一個饒身後都站著一個或幾個家族。外無強敵,內有派係,爭鬥在所難免,內憂甚於外患,這就是袁紹失敗的原因。陛下想想,孫策與袁紹交戰,袁紹何曾有一次兵力占優?”

    子若有所思。“是啊,袁紹總兵力十餘萬,但他每次與孫策對敵,多是兩三萬人。就連這十餘萬人渡河都是分成兩次。”

    劉曄伸出手,張開五指,又慢慢攥緊。“兵法有雲:兵宜合不宜分,合則勝,分則敗,袁紹每次都以一部應敵,而孫策則每次都全力以赴,是以龍淵斬麹義,黃水擒審配,官渡敗袁紹。若袁紹沒有分兵潁川,一心一意取浚儀,何至於此?袁紹非不知兵,其麾下郭圖、沮授也是才智之士,為何出此必敗之計?無他,汝潁係與冀州係內鬥也。”

    子慢慢地向前走著,微微側著臉。劉曄跟在後麵,輕聲細語地解。

    劉曄稍微等寥,又接著道:“如今袁紹敗,孫策獨占五州,山東無人能製,強弱易位,內外形勢皆有變化。據臣所知,孫策以南陽起家,得潁川之助,占據豫州,又取揚州,得吳會世家之力,如今又取青徐,其麾下文武派係壯大,爭鬥在所難免。僅以統兵之將觀之,則荊州有周瑜,南陽有黃忠,洛陽有魯肅,任城有太史慈,青州有沈友。陛下觀此數人,可有察覺?”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