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數城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先後失守,孫策拜孫權為征西中郎將,西取巫縣的消息傳到魚複,一時激起軒然大波。不少人建議曹操斬殺沈彌、婁發等饒家屬,抄沒他們的家產,以儆效尤。

    這其中又以趙韙最為積極。

    同為劉璋舊部,趙韙對沈彌等人沒有一點同情心,反而恨之入骨。當然若不是因為甘寧投降周瑜,他也不會蒙羞,儒將功業夭折。雖後來一起歸附了曹操,仇恨卻一直記在趙韙心裏,一有機會就噴湧而出。

    響應趙韙的人還不少。雖這些人和沈彌、婁發沒什麽仇,但也沒什麽感情。既然沈彌、婁發投降了吳軍,成了對手,怎麽處置他們也不為過,不妨順水推舟,不定還能分點好處。

    曹操無動於衷,隻是命人將沈彌等饒家屬看管起來,卻沒有進一步的處理。

    當務之急不是殺人,甚至不是迎戰正在趕往巫縣的孫權,而是駐留在秭歸的孫策。

    法正收到消息,考慮到雨季將至,孫策有可能返回洞庭,減少大量物資運輸帶來的負擔,就近取食,秋收後再考慮進攻的事宜。

    這絕不是曹操希望看到的局麵。

    如果不能一直維持在戰時狀態,不能讓吳國不斷失血,蜀國哪有一線生機。

    曹操與法正、彭羕等人反複商量,覺得一定要拖住孫策,讓孫策停留在三峽之鄭除了讓吳軍承受長途運輸的負擔之外,萬一老幫忙,汛期洪水直接衝垮了吳軍的水師,蜀國就真的翻盤了。

    退一步,如果能讓孫策進駐巫縣,這五百多裏的逆水行舟,也能消耗吳國大量人力、物力,為最後的轉機爭取一點希望。

    法正提議放棄巫縣,誘使孫策率主力進駐巫縣,在瞿塘峽甚至魚複一帶決戰。

    彭羕大驚失色,難得地當麵表達了強烈的反對意見。秭歸被吳軍迅速攻克,已經對軍心士氣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如果巫縣再不戰而棄,誰能保證軍心不亂?魚複是長江上的最後一道防線,不容有失。如果因為軍心亂了而潰敗,隻怕一發不可收拾,吳軍從此長驅直入,益州有崩潰之禍。

    麵對情緒激動的彭羕,法正麵沉如水,無動於衷。

    彭羕急了,顧不上太多,轉向曹操,懇求曹操三思,千萬不能放棄巫縣。

    曹操撫著胡須,沉吟良久,表示讚同彭羕的意見,不能輕易放棄巫縣,損傷士氣。

    彭羕長出一口氣,恨恨地看了法正一眼,將更直白的指控咽了回去。他覺得法正就是用益州的存亡做籌碼,做最後一搏。反正他又不是益州人,實在不行,投降就是了。就算不能投降,他也可以逃之夭夭。

    但他不能這麽,有影射曹操的嫌疑。

    這樣的傳言一直都有,隻是沒人敢當著曹操的麵而已。

    等彭羕出了門,曹操眼神一掃。“孝直,你太心急了,須知欲速則不達。永年雖年少,卻是個聰慧之人,若是露了行跡,不難猜出你的布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