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得很興奮,荀彧卻聽得心驚肉跳。他想起蔣幹的話,心裏湧起不出的荒謬福蔣幹不幸而言中,他果然又走上了先祖荀卿的舊路,用儒家的學問教出了一個信奉法家,行耕戰之策的子。

    為什麽會是這樣?

    ——

    雖然內心充滿厭惡,但荀彧也清楚朝廷失去了關東,斷絕了糧賦,這幾乎是唯一能解決困難的辦法。否則不用孫策進攻,朝廷就會餓死。

    荀彧與劉曄一道為子出謀劃策,細化方案,盡可能將影響降到最低。為了保證計劃可行,他們將劉巴、楊阜一起找了過來,共同商議。

    經過反複討論,他們拿出一個方案,將關中的土地分成三類,區別對待。

    關中世家占據的土地基本不動,以維持關中的穩定,這些世家不僅掌握著土地,還掌握著工坊。朝廷遷居關中,他們也是受益者,對朝廷的支持比較堅定,也是朝廷能在關中立足的基礎,不能輕易動搖。但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和他們討價還價,讓他們提供更多的資源,並借機清理一些對朝廷首鼠兩賭人。

    原籍關中的普通百姓的土地進行重新分配,侵占的土地必須繳出,由官府統一分配。普通百姓沒什麽實力與官府對抗,再加上並沒有動及他們原本的利益,雖然不可避免的會有人抗拒,卻影響不了大局,很快就能平息。

    最後就是那些清理出的土地,朝廷將分配給從涼州遷來的百姓和將士,包括馬騰和呂布的部下在內,實行士家製度,每戶分到足夠一家人生活的土地,不用交納田租,但是每年要提取一部分的分額集中管理。出征時,就從這些倉庫裏提取糧食作為軍糧。這些百姓終身服役,父死子繼,平時除了耕種,還要練兵,演習戰陣,保持戰鬥力。

    士家不受郡縣管理,由朝廷直接安排人負責,以軍中的部曲為單位居住、耕種,平時是鄰裏,戰時是袍澤,以保證相互之間配合默契。實行連坐製,如果有人怯戰或者逃亡,其他人一同受罰,直至處死。

    除此之外,楊阜還提出一個建議:在宗室中選擇通曉武事的子弟,充足到各地,擔當校尉、都尉等官職,校尉領千戶,都尉領五百戶,平時治民練兵,輪流負責長安城的宿衛,戰時則充任軍官,統兵出戰。這些人都是劉姓子弟,榮辱與朝廷休戚相關,可以成為朝廷藩籬。治世需要控製宗室,免生後患,如今是危急之秋,應該發揮宗室護衛皇室的作用。那麽多宗室齊聚長安,不分配他們任務,他們無所事事,遲早會鬧出麻煩。

    子欣然同意,交由宗正劉寵負責此事,並親自挑選了一些人選。

    數日後,方案基本敲定,在朝會時進行商討。

    。妙書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