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消息還要封鎖,在沒有任何眉目之前,不做任何泄露。

    三大營在特殊時刻,也分別有三人代領,分別是兵部尚書崔景榮、英國公張惟賢、還有基本退休的劉綎。

    三人都沒有帶三大營的經驗,他們代領的目的便是防止有心人暴起嘩變。

    張惟賢畢竟還在五軍都督府掛職,雖然現在沒有多少實際力量,但是他的勳貴身份加上這一層包裝,還是能夠奏效。

    至於劉綎更不用了,雖然他自己的軍隊還在遼東,但是盛名之下,去領哪一支軍隊都不是問題。

    至於京城,錦衣衛是駱思恭掌管,他也是世受皇恩,人也忠心,再者,方從哲家裏在錦衣衛的勢力也是盤根錯節。所以,宮裏的守衛連同京師的安全,都能在保障之中。

    安排完這些,眾大臣們仍然不敢鬆口氣。

    好在現在有不少從遼東撤下來的軍隊還在修整,尚未正式返程。

    “依我看,就讓他們先留在京城吧,等事情過去再!”崔景榮到。

    “我讚同崔尚書之意,萬一有人有異心,有這麽一直混編的軍隊在手,心裏更有把握。”

    “你們在想什麽?他們充其量算是傷兵營加上一些雜牌兵,想要靠他們完成京城的防禦,不是鬧著玩呢?再者,這些人不回各自地方的話,留在此地消耗的糧食可不是數目。眼下遼東糧食還有用途,南方的糧還沒有下來,我去哪裏找多餘的糧草給他們吃?”戶部尚書李汝華提出來自己的想法。

    “糧食是你的問題,我們的目的是要保證京師安全,相比之下,那個重要您也能看出來。再者,他們是混編的軍隊怎麽了,什麽也都是在遼東一同參加過作戰的軍隊,雖然熊廷弼等人不在,但是劉老將軍也在,甚至是閣老家那子和李盡忠那廝都在。他們也是帶著幾千人打過仗的,再多點人手,也差別不大。”

    向來很少發言的代尚書事、禮部侍郎何宗彥著。

    他很少辭鋒如此激烈,看來今是真的被李汝華給氣到了。

    “既然何大人也讚同此觀點,那就依你們吧!唉,剛剛在技工學院那裏剩下些銀子,又要砸在此地!”

    眾人在商議著局麵大事,得到萬曆指令的朱常洛便在大臣們的勸阻下,先行回東宮。

    關於接見的活動他還是否要取消,最後在大臣們的建議下,還是要保持正常的節奏,不要讓別人看出來異常。

    與此同時,鄭貴妃卻靠在榻上,閉目養神,邊上的香薰爐冒著煙,筆直向上,看的出來,她已經好一會兒沒有動靜。

    沒辦法,大臣們根本不讓她靠近,想要借機留在萬曆身邊的計劃都沒有得逞。

    想要強行留下,更是被張惟賢和李恩齊齊擋回來。

    如此情況,和她最初設想相差太多。

    過一會兒,有個不顯眼的太監腳步輕盈的走進來。

    鄭貴妃眼睛都不眨的道,“怎得跟你的不一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