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當初也是指揮過實驗生產線中試,這些都不是問題。

    和麵是個事情,不過涉及到後期的鬆軟度,因此和麵時麵粉並不是常溫粉。

    不止是孫傳庭,所有糕點師傅也不明白,他們還是頭一次見把麵粉燒熱再加水和麵的。

    這當然是工藝秘訣之一,要不然壓縮餅幹怎麽在十九世紀才被人製出。

    高溫麵粉更容易和水以及油混合均勻,不會有在低溫下產生的結塊以及分布不均,最後導致成品的複溶性下降。

    一百斤麵粉裏邊,根據不同配方加入烘焙研磨的幹果,一是改善口感,再就是提高能量密度。

    隻靠麵粉,便隻有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需要有大量的脂肪以及適量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幹果是很好的選擇,各種營養豐富,磨碎之後能與麵粉形成良好的混合體係,同時又能保證不會輕易變質。

    不同幹果以不同比例調和,可能會影響到最後的成塊性以及能量含量。

    方書安也隻能憑借大概印象,現在沒有分析設備,隻有大體上的概念。

    一步到位肯定是不可能了,隻有用笨辦法,拿不準的地方多做幾組實驗。

    實驗階段,和麵的工作要人力攪動完成,後期需要大量生產,利用水力或者風力的和麵機器即可。

    和麵以後便是壓製麵餅,依靠人工過於麻煩,好在輥子並非是什麽高技術的東西。

    隻不過實心木樁支撐的輥子,方書安可是第一次見,沒有合格的食品用04或者16L不鏽鋼,原木是最方便的型材用料。

    嘎吱嘎吱的木齒輪傳動,讓方書安的心跟貓爪撓似的,所以他更加渴望造出滾珠軸承。

    沒有那種軸承的前提下,潤滑的手段實在是太不方便,而且磨損率也極大。

    即便如此,孫傳庭還是很稀罕的左看右看,“書安,這些東西,你是怎麽想出來的?”

    他看見壓麵餅的機器,充滿好奇。

    人工手搖把手,帶動幾個輪子旋轉,最後帶動輥子,將麵團來來往往轉上幾圈,壓製以後便成為長長的薄片。

    “這有何難,我隻不過是把擀麵杖和麵板變成兩跟相對的擀麵杖,道理多簡單。”

    孫傳庭一時無語,白了他兩個大眼珠子。

    你以為人們都和你方書安一樣聰明?

    這是你的分好不好!

    若是世人隨隨便便想到,攤上賣餅的販,何需費勁的用手擀餅。

    相比和麵以及壓麵機,難度在烘烤上,沒有精確控溫的條件下,如何把握火候是個問題。

    由於傳統烤箱隻有幾百度的溫度,直接火烤便會超溫導致失敗,間接烤的話,距離和爐子的搭建都是需要克服之處。

    最後無奈之下,隻好采用折中的辦法,利用木炭烘烤,不見明火。

    爐子下邊是加炭去灰的空間,中間插上鐵棍,形成上下隔離的區間。

    為盡快找到合適的爐溫以及炭火和烤盤的距離,方書安同時砌了幾個爐子。

    別人或許不明白,但孫傳庭知道,這是和上次射擊一樣的方法,比較幾種情況的優劣。

    叫什麽,單因素變量實驗法?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