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木炭烘烤的好處是溫度相對固定,隻要保證距離即可大致保持溫度的均一。

    也不會和柴碳一樣產生各種灰燼,影響最終口感。

    烘烤上一段時間,不同距離的烤盤先後出爐,距離近的確實出現焦糊,稍微遠一些的在兩可之間,距離過遠則濕度有些變大,掰碎之後手感尤其明顯。

    孫傳庭嚐了嚐,味道確實可以,畢竟加了各種調料以及香料進去。

    但是,一個個硬邦邦的,咬著都還嫌棄硌牙,怎麽才能變成容易衝泡的東西?

    “烘幹成餅不過完成一半,後邊還有數道工序,切莫著急。”

    不過,這些東西形成的口感,已經讓糕點師傅們驚豔,他們向來喜歡在精細化上做文章,因此隻是做些改變。

    壓縮餅幹的中間產品於他們來,已經算是很高的手段。

    但精彩的在後邊。

    烤出來的硬餅幹,在冷卻之靠近室溫之後,進行粉碎。

    相比粉碎石灰等材料,餅幹就好辦了,砸就是,人力踩踏的舂桶即可。

    粉碎是個技術活,太細的話,壓製之後太緊,硬度過大,影響口感和後期成粥。但是顆粒太大又不易成型。

    好在羅網不是什麽困難技術,普通家庭也能用的起,兩次過篩之後,得到的細顆粒便是最終產品的前體。

    最後便是壓製環節,也是最為費勁的環節,方書安每到需要加壓的時候,便會無限想念衝壓設備。

    水壓機啊油壓機,涉及到的材料和技術太多了,不其他,單單一個機封問題就要人命。

    南洋的橡膠樹啊,他早就迫不及待了。

    首先是打算用費力的絲杠加壓,它是現在最有效的方法。

    不能評價壓力大的情況下,隻好依靠絲杠的行走距離和板層之間的距離來衡量壓力大。

    器具不夠,時間來湊。

    但是生產幾塊之後發現問題,絲杠需要不斷的旋開和關閉,而且施加壓力高達104公斤。

    別問為什麽不是整數一噸,當時特意做出來的有零有整的數據。

    一次壓製兩塊便是噸多的壓力,靠絲杠加壓實在費時費力。

    沒有秒一次的衝壓設備,也不是沒有其他辦法。依靠滑輪以及杠杆即可完成,一噸重物提起5,等效力矩計算之後,有5公斤拉力移動米即可。

    方書安便讓工匠打製一個有絞盤和滑輪組成的提升設備。

    每次壓製,由絞盤手轉動絞盤提升重物,固定之後將加完料的模具放好,隨後放開絞盤,重物便會落下,成功壓製。

    土法生產前雖然麻煩卻十分有效,比起絲杠轉來轉去要方便多了。

    一套裝置每分鍾製作5塊,一時便是00塊,一日算16時工作量,5000塊沒有問題。

    若是熟練以後,一萬塊問題也不大,隻要有50台設備,一日即可產萬塊上下。

    連續生產十日,也就夠一次戰役攜帶的量。

    以後便是日常消耗生產,閑時製成以後,賣到民用市場,也是不錯的銷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