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並不是要求人們去犧牲,在理想境界中也希望人們生活得盡善盡美。但現實生活往往使人們陷於一種兩難境地,需要我們在兩種價值中選擇更高更普遍的價值。社會主義道德調節利益矛盾的突出特點,是訴諸人們理性,使人們自覺地做出必要的自我節製和犧牲。正是道德主體這種自願犧牲自我利益而有利於社會和他人的道德行為,才使某些行為具有超然於功利價值的崇高道德價值。

    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道德奉獻精神。道德奉獻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普遍要求,在今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仍然需要這種精神。奉獻、犧牲的道德追求,同市場經濟的發展是相適應的。

    市場經濟的運作有自己的規律,但它從來不可能脫離社會意識的調控和影響。道德行為所影響的社會關係,存在於各個領域,也滲透於經濟的各個環節。奉獻精神首先調節著個體與集體、社會之間的互利共生的利益關係,如果市場個體所追求的經濟利益同國家、社會的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發生矛盾,這時肯定需要市場個體自覺發揚奉獻精神,服從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需要;同時道德奉獻精神又調節著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合作關係,使市場主體在追求效益最大化時避免唯利是圖、損人利己的經濟行為。它要求市場經濟中的個體主動承擔並切實履行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職責行為,具有敬業精神,超越冷酷的金錢關係,熱心公益,富有愛心,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注意社會效益。就這一點而言,市場經濟是法製經濟,也是道德經濟。

    道德奉獻精神對市場經濟合法、合道德的規範運作起著重要作用,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且事實上,從社會學的角度講,經濟效益固然是經營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但並不是唯一尺度。在任何時候,社會效益都是和經濟效益連在一起的,同等地成為衡量市場經濟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尤其要求如此。如此看來,一個經營者,如果不具有道德奉獻精神,僅一味追求賺錢贏利,甚至為贏利不擇手段,那麽,他所經營的項目經濟效益再好,也不是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追求的。譬如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等等不道德的經濟行為,是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不容的。進一步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恰恰是要限製那種不擇手段追求經濟效益的市場行為。在任何時候,追求經濟效益都不能忘了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達到經濟效益目的不能以犧牲社會效益為代價。在這個意義上,僅用經濟效益是衡量不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成敗的。

    總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發展的體製,奉獻的道德精神與市場的等價交換原則,在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中既相互有別又相互聯係,他們分別從各自的角度、用各自的方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