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奉獻是做人的良知和德行境界。作為一種精神,自我犧牲往往表現為做人的良知和德行境界。在許多情況下,自我犧牲並不和個人利益發生明顯衝突。社會主義道德原則並不一味要求人們做出自我犧牲,就它的最終目的而言,它隻是要求最大限度地滿足全體社會成員不斷增長的利益需要。一味要求人們犧牲自我,那是封建專製主義的原則;要人們舍棄一切幸福,為犧牲而犧牲,是宗教的苦行僧精神。社會主義道德原則不要求人們為了犧牲而犧牲。犧牲隻是一種必要的犧牲。自我犧牲的必要性植根於個人利益和社會整體公共利益的相對矛盾及其在特定條件下的不可兩全。利益矛盾的不可解決,必須有一方做出犧牲,其原則當然是局部、個人的利益服從整體大局的利益。這種犧牲是必要的犧牲,當然也是不得已的犧牲,是在不以某種形式或某種程度的個人犧牲為前提,就不可能保全集體利益或長遠利益的情況下做出的一種價值權衡與理性選擇。馬克思在論述社會發展問題時,曾指出這種自我犧牲的必要性:“因為在人類,也像在動植物界一樣,種族利益總是靠犧牲個體的利益來為自己開辟道路的。”是道德不同於其他政治、法律調控規範的地方,在於不是用外在手段強製人們做出犧牲;而是訴諸人類社會責任感和理性自覺精神,在個人利益和他人利益、集體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自覺節製甚至犧牲自我利益。所以道德意義上的犧牲,總是主體自我的主動選擇。當然,作為社會、集體,在可能的情況下,有責任也有義務盡量控製和縮小這種衝突發生的範圍和頻率,設法減少個人利益在衝突中損失的程度。當然,作為我們個人來說,應當自覺克製自己不正當利益的謀求,即使當正當的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也應自覺做出自我犧牲,以保全社會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

    自覺的奉獻精神無疑是一種崇高精神,具有最高的道德價值。這一點幾乎得到了一切偉大思想家的一致肯定。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說:無論在何時何地,為公益事業做出最大犧牲的人,從來都被認為是最有道德的人。自我犧牲之所以是一種崇高精神,是因為它自覺地顯現了以社會為本位的社會原則,體現了人對賴以生存的共同體中其他夥伴的認同和責任心,體現了人性特有的光輝。黑格爾曾說:“個人快樂之所以消失的必然性在於他自己認識到自己是他的民族(國家)的公民;換句話說,在於他自己意識到他的心的規律是一切心的共同規律,他的自我意識是公認的普通程序;這種自我意識是德行,德行享受它自我犧牲的成果。”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一切為了社會,為了他人而做出奉獻和自我犧牲的行為,都具有崇高的道德價值。過去,在建立新中國的過程中,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生命換取革命的成功,這種自我犧牲的精神具有崇高的道德價值,永遠為人們所敬仰。今天,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依然有許許多多優秀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譬如,孔繁森、郭秀明等,他們的優秀品德也同樣為人們所敬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