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地看待“利益”,怎樣正確地區分正當的個人利益與不正當的個人利益,怎樣處理集體利益同個人利益的關係,是我們道德建設所麵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保障個人的正當利益具有重要意義為什麽我們要重視個人利益呢?因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充分地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促進個人的自立、自強、自尊精神的發展,保障正當的個人利益的獲得,對生產力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們知道,對個人利益的關心和追求,能產生一種巨大的熱情,形成一種全神貫注的力量。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同,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集體的利益,是全社會一切人活動的最根本的要求。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德的價值原則,集體主義就是要實現個人與集體的和諧共存、協調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治製度、經濟製度,從體製上保證了個人利益和國家、集體利益在根本上具有一致性。這種根本上的一致性是集體主義的邏輯基礎和理論前提。有些人看不到個人利益和國家、集體利益的一致性,把集體主義原則簡單理解為隻是要求“個人服從集體”,這是對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的一種曲解,是認識上的一個誤區。

    集體主義原則從根本目的上說,不是“個人服從集體”,而是“個人與集體的和諧發展”。集體主義原則的最高理想,就是要達到這兩種利益和諧共存、同步實現的目的。無論哪一方麵的非必要的損失,都使這種理想的完滿性有所損失。集體主義原則的最終目的,是在現實中追求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最大和諧發展。因此,任何個人利益都必須服從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人民利益。對於社會先進分子來說,人民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本來就應當是他們生活的最重要的動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係,像一根主線貫穿於整個道德建設之中,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整個過程之中,在個人和他人、個人和集體的相處中,我們都應當在全社會大力倡導這樣一種精神,即為社會、為國家、為集體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要發揚一種為他人、為國家、為社會的奉獻精神。

    (二)在當前的道德建設中,尤其需要強調發揚道德奉獻精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強調個人利益、發揮個人主動性、重視個人的價值和經濟上實行按勞分配和多勞多得的政策的同時,在道德建設工作中,更要強調一種個人所應有的為社會、為人民、為他人、為集體、為國家的崇高的奉獻精神。應當看到,如果處理得好,這二者不但不是矛盾的,而且是能夠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是要建設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共同富裕的社會。如果我們的經濟發展隻依靠個人利益來作為動力,那就可以斷言,我們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社會,而隻能建成一個貧富懸殊和兩極分化的社會。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鄧小平同誌早就提出:要教育全黨同誌發揚大公無私、服從全局、艱苦奮鬥、廉潔奉公的精神,堅持共產主義思想道德。又說:沒有共產主義思想道德,怎麽能建設社會主義呢?所以,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妥善處理好這兩者的關係,不但在繁榮經濟、發展生產力、增長社會物質財富等方麵,而且在能否順利和健康地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方麵,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