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人民是中國傳統社會民本思想的道德理想,也是中國革命傳統的實踐宗旨。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為人民服務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行為規範。是否和能否服務人民、是否一切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是判別不同個人、團體和政黨先進與落後的根本標準,也是一切社會勢力在曆史潮流中榮辱進退的分水嶺。在當代中國,以服務人民為榮,就是要提倡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倡導尊重人民、理解人民、熱愛人民、關心人民,為人民多做事、做好事、做實事,也就是要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把一切工作的立足點、出發點和著眼點都放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堅持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就是要堅持以服務、實現、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判別一切思想和實踐是榮是辱的標準。由此來看,樹立和堅持以服務人民為標準的榮辱觀,不僅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也是始終與踐行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政治思想和曆史責任相一致的。

    (一)道德的核心在道德建設中的地位所謂核心,指的是一個事物或現象的最主要的部分。它屬於一個事物或現象的中心,體現著該事物或現象的本質,是該事物或現象的靈魂,其他方麵的取向都由其確定。道德建設的核心也就是道德建設的靈魂,是一個社會道德的根本要求。它決定著社會道德建設的根本性質和發展方向,是一種社會道德區別於另一種社會道德的主要標誌。一般來說,在道德建設中,從始至終,都必然有一個統帥一切道德原則、道德規範和其他具體道德領域現象的指導思想,這個指導思想,就是我們所謂的道德核心。道德領域中所有的道德現象,包括道德意識現象和道德活動現象等,都要受其核心的製約和規定,並以這一核心作為其出發點和最終的目的。在階級社會中,一個階級的道德核心可以說是這一階級的倫理精神的體現,是這一階級的道德區別於其他階級道德的本質特征。一個社會的統治階級,當它代表著先進的生產關係,體現著曆史的進步要求,反映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時,這一階級的道德建設核心,就一定能成為這一時代的倫理精神精華,發揮著推動時代進步的精神動力的重要作用。

    第一,為什麽人服務是道德建設的核心問題。就道德建設的一般規律來看,不論任何社會或一個社會中的任何一個階級,它的道德核心總是同它的道德的根本出發點和根本目的聯係在一起的,總是同其“道德”為什麽人服務聯係在一起的。

    因此,也可以這樣認為,為什麽人服務,就是道德的核心問題。

    自古以來,一切剝削階級的道德核心都是為少數人服務的,隻有無產階級的道德核心才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今天,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絕不是一種單純的經濟活動,它同時也是一種社會理想的追求。社會主義社會作為一種嶄新的、先進的社會製度和社會形態,是更高階段、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文明創造。馬克思、恩格斯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運動。”鄧小平同誌也明確地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就說明社會主義社會是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的,其最終目的是實現共同富裕。因此,我們無論是發展先進社會生產力,還是建設先進文化,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結合點。就黨員道德建設而言,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是其最高標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其道德核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