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即是自己的國家,熱愛祖國就是對自己的國家懷有忠誠和熱愛的情感,擁有為祖國的獨立富強而英勇奮鬥的精神。

    古往今來,愛國者榮、禍國者恥的觀念,如同一顆飽含生機的種子,浸透著抵禦外強侵略、維護祖國統一、建設美好家園的滄桑風雨,深深根植於中華民族的精神、道德和文化的沃土。

    愛國何以為榮,皆因為愛國者以“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危難之時,他們願意犧牲寶貴的生命去扞衛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無論是鄭成功收複台灣的驚世之舉,鄧世昌怒撞敵艦的大義凜然,還是抗日戰爭中前赴後繼、為國捐軀的英雄群體,他們都是祖國的光榮、民族的驕傲。

    禍國何以為恥,皆因為禍國者“胸中無祖宗社稷,眼裏無百姓福祉”,關鍵時刻,他們會出賣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以換取自身的榮華富貴。無論是李鴻章簽約賣國的腐敗無能,還是汪精衛集團認賊作父、卑躬屈膝的奴才本相,他們都是祖國的恥辱、民族的罪人。

    曆史用光榮與恥辱書寫了熱愛祖國與危害祖國的本質區別:愛國定利民,禍國必殃民,熱愛祖國的真諦就是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盡管曆史長河的波濤淹沒了一個又一個走到盡頭的王朝,但是,中華民族熱愛祖國的感情和傳統在與時俱進中不斷升華。今天,“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的聲音響徹九州,這是曆史傳承的必然,也是現實呼喚的結果。

    飽嚐了辛酸與屈辱,經曆了奮鬥與犧牲,我們的祖國終於邁開步伐,踏著和平與發展的韻律,闊步走向強國富民的目標。但是,企圖顛覆我們國家的境外敵對勢力時刻虎視眈眈,妄想分裂國家的台獨分子不時興風作浪,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道路還很漫長。因此,現實為熱愛祖國的概念注入了更具時代特色的豐富內涵:建設祖國,讓我們的國家更加美麗富饒;保衛祖國,維護國家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扞衛祖國的統一,反對民族和國家的分裂。

    沒有強大的祖國,就沒有幸福的家園。熱愛祖國,建設祖國,保衛祖國,是每一個龍的傳人都必須承擔的曆史使命。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為了炎黃子孫永久的幸福和尊嚴,我們以及我們的子孫後代都必須時刻牢記:愛國者榮,禍國者恥。

    (一)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

    民族精神由民族文明所孕育,又成為民族文明的核心。它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遞生代長、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撐,也是各民族相區別的主要精神和心理特征。江澤民多次講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沒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一個重要尺度。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民族精神,沒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沒有堅定的民族誌向,就不可能自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中科院院士楊叔子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現代科學,沒有先進技術,一打就垮;而如果沒有優秀的曆史傳統,沒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積數千年之精華,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華民族生命肌體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它滲透到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思維方式和各種實踐活動中,並在精神上極大地影響了中華民族所選擇的心理狀態與創造範式。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形成的紐帶,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的重要依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