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1769章

第1769章 “是的父皇,兒臣正在命湯若望修撰《火攻挈要》和《坤輿格致》,此外還讓他撰寫了一些啟蒙之類的書籍,以教化幼童。朝廷不該以文章取仕,注重科技注重發明。父皇您可聽說過,先人畢嵐發明龍骨水車,杜詩發明冶鑄鼓風用水排,杜預發明由連機碓和水轉連磨,此外還有民間自製的水轉大紡車。這些東西,都是可以取代人力而為之,晝夜不停的。” 畢嵐,東漢宦官,十常侍之一。十常侍朋比為奸,禍亂朝綱,製造出黨錮之禍,後被袁紹誅殺。 評價一個曆史人物從來都是一分為二的,功是功過是過。不可否認畢嵐是個反麵人物,可是此人卻發明了一種翻車,用於取河水灑路。 古代的道路都是泥土和石子鋪砌的,天氣的時候塵土飛揚。《後漢書·張讓傳》記載:"使掖廷令畢嵐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 太監畢嵐通過摸索,發明了一種能從溝渠裏把水抽到路麵上,然後用水灑地,以壓灰塵。這樣就極大方便了皇帝的出行。後來,翻車流入民間,人們將其進行改造,運用到農業灌溉方麵,極大方便了農民取水灌溉。 說白了,就是畢嵐發明了一台水利翻車。可以使得地處的河水,流向高出。一開始隻是用於路麵灑水,隨後被應用到了農田灌溉上麵去了。 杜詩,東漢官員,水利學家、發明家。光武帝時為侍禦史。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他還主持修治陂池,廣開田池,使郡內富庶起來,有“杜母”之稱。南陽人稱讚說:“前有召父,後有杜母”。 從商周以來,百姓們都是在用皮囊鼓風,子繼父業,年輕工匠必須學會縫製皮囊的技巧。說明早期冶鑄匠師高度重視鼓風器具的製做。鼓風裝置由人力驅動人排發展到用畜力和水力驅動馬排、水排)是東漢冶鐵技術的重大創新。 由於杜詩的倡導,水排在南陽地區已較多地使用。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的功效不僅比人排,就是比馬排也高得多,“舊時冶作馬排,每一熟石,用馬百匹。更作人排,又費功力。暨乃以長流為水排,計其利益,三倍於前。” 這些,都是真真切切發明創造帶來的便利。之前崇禎皇帝隻是覺得,這些不過是一些奇技淫巧的東西,旁門左道上不得台麵。 聽兒子這麽一說,崇禎皇帝似乎略有所悟:“朕明白了,就像是先祖們發明出來的火器。正是有了這些火器,咱們大明的將士才不怕外敵。若是被外敵搶先發現了火器,倒黴的就是咱們了。” 朱慈烺點點頭:“正是如此,這火器的發現絕非於偶然。隻有朝廷獎勵,采取扶持的政策才能鼓勵民間發明。父皇您想想看,唐宋時我們中原便有了火藥,為何卻被女真和蒙元肆虐。隻因為,我們上下一心的忽略。為了安逸的生活,自以為天朝上國的富庶。不管什麽時候,忘記了武力的保護,咱們隻能是任人宰割的綿羊。” 這一點崇禎皇帝深有體會,也是對兒子的話大為讚同:“沒錯,朕永遠都忘不了。忘不了流寇的肆虐,忘不了建奴的咄咄逼人。什麽時候朝廷忽略了軍隊,咱們隻能任人宰割,任人宰割。” “那麽,父皇咱們是不是該鼓勵陽明心學,注重教書育人事業呢。” 崇禎點點頭:“好,這沒什麽好說的,要人給人要錢給錢。教書育人,培養人才,這些都是朝廷該做的事。”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