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1768章

第1768章 然後他每次都發現朱慈烺竟然都是對的,所以當朱慈烺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崇禎並沒有動怒:“什麽,那你說該當如何?” 朱慈烺想了想:“解放天性,使得幼童依自己的興趣而學。不再單純的讀書入仕,重點推廣珠算、農書、發明、理論知識,這些在我們生活中方方麵麵都用的上的東西,兒臣首推陽明學說。” 王守仁是我國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是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精通三種主流學說。 王守仁的哲學思想“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他的學術思想流傳甚廣,遠至日韓等國及東南亞地區。 在兒童教育方麵,王守仁也提出了一係列先進的觀點,至今對當代的兒童教育起著不小的指導作用。 他批判當時的兒童教育束縛天性,脫離實際的弊端。認為兒童教育應當順應兒童自身的發展趨勢,而不是一味地灌輸高深的學識。 同時注重德育思想的教育,通過學習禮儀詩歌等,讓他們“致良知,明人倫”從而使他們向善。 兒童教育應該以“明人倫”為目標,以“致良知”為導向,順應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全麵發展。 王守仁認為兒童教育的目標不是高深的學識,而是通過“致良知”來讓孩子“明人倫”,從而教導孩子向善,擁有一個良好的品格才是兒童教育的重點。 他在《教約》中首先提出了思想品德課的設立,在每日清晨兒童神誌最清醒的時候,讓孩子學習禮儀規範。 課程的主要內容是老師挨個詢問兒童前一天所做的各種事,所說的各種話是否符合禮儀規範。 兒童如實回答,有的話就教他如何改正,沒有的話就加以勉勵。老師根據每個兒童的情況不同,加以誘導,培養他的德行。王守仁通過“知行合一”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禮義廉恥在日常行為的表現。這同時也是他的陽明心學在教育領域的延伸。 還有就是,確定教育方向不偏科。兒童的心智發展程度循序漸進,量力而為。不能一股腦的向兒童灌輸高深的道理。教育方式因材施教,考慮到每個兒童之間的個體發展差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天文算學、發明創造、科技知識的灌輸等等,這些都必須重視起來。 崇禎皇帝的眉頭擰成了一朵麻花,他緊皺著眉頭問道:“科技,何謂科技?” 跟一個古人聊科學技術,這難度可想而知。可是不說清楚,崇禎皇帝是不會打算支持朱慈烺的想法的。 於是,朱慈烺隻好耐著性子說道:“父皇,兒臣從來都不是天資聰穎,從來都不是如有神助。因為兒臣學過科技,所以能改進火器,所以能改進大炮改進火藥。” 崇禎一愣,對於火器威力的改進他是知道的。這東西,開山裂石威不可當。 當下,崇禎皇帝的臉上掠過了一絲驚喜:“哦原來如此,這個科技,當真如此神奇?”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