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1641章

第1641章 原本崇禎皇帝還指望著三省的賦稅,能夠緩解一下大明王朝的燃眉之急。然而這一切都隨著運糧使惠安國,將稅銀送到雄縣之後便戛然而止。 太倉庫,明官庫名。正統七年始置。又是稱太倉銀庫,簡稱銀庫。掌貯銀。凡各直省派剩麥米內庫中綿絲絹布、馬草、鹽課之折銀者,籍沒家財變賣田產、追收店錢之援例上交者,皆由此庫貯存。有大使、副使。 “倉”與”庫“是中國古代傳統社會國家財政收入的基本存儲之地。明初永樂遷都北京之後,即在北京、通州之地修建存儲糧食的倉廒,總稱”太倉“,而內府各庫則主要存貯金、銀、布、帛等其他通過征收賦稅而得到的各類物資,簡稱”內庫“。二者同為明初中央財政的核心存貯機構。 正統時期,國家公共財政與皇室財政顯著分離,內庫擔負的國家公共財政開支明顯減少,而其擔負的皇室財政份額卻日益增多;同時,為便於運輸,國家大量賦稅開始折征白銀。 在這一背景下,正統年間,戶部專門設置一個庫,其初始目的,僅在於存儲南直隸蘇州等府解納北京的草價銀,以便實際用草時召商購買,是為太倉庫。 當時負責運輸稅銀的官員就是惠安國,傳聞此人早就死了。惠安國的稅銀抵達雄縣之後就消失了,與之隨同消失的還有那三省的稅銀以及運輸稅銀的官兵。 據說,近千人的運輸稅銀官兵,莫名其妙的遭遇了流寇的襲擊。有人說,這批稅銀落到了闖賊李自成的手中,也有人說李自成並沒有得到這筆稅銀。 反正,此案後來成了懸案。三省的稅銀共計五十多萬兩,就這麽沒了。加之當時國內大亂,內憂外患之下崇禎皇帝也無力著手調查此事。 後來此案不了了之,反正運輸稅銀的官兵都死了,惠安國也死了。這案子,壓根就是破不了的懸案了。 這批銀子,也八成是落入了闖賊李自成的手中去了。 誰知道,在這雄縣大牢內。朱慈烺竟然對這個‘山魈’叫惠安國,難道說此人並沒有死? 實際上,惠安國當然沒有死。不但沒死,這個世界上,大概也隻有他知道那五十萬兩稅銀的下落。 當時負責運輸稅銀的惠安國,確實被流寇們盯上了。不過,盯上他們的不是李自成,而是盤踞附近的小股流寇們。 本來,身為錢糧使的惠安國麾下精兵一千多人。絲毫不會把這些小股流寇放在眼裏,這些流寇幾乎是一觸即潰,毫無戰鬥力可言。 可他錯了,一股的流寇自然不足為懼。然而數股呢,十幾股呢? 當時的大明王朝早已搖搖欲墜,國內造反勢力此起彼伏。就連老朱家朱元璋的祖墳都被人給刨了,可見當時中原大地亂成什麽樣子。 流寇們肆意搶劫,搶到一處地盤,吃光了地方再繼續轉戰他地。而官兵呢,官兵們打著剿匪的名義,實際上也做著流寇的行徑。 甚至於,當時的大明官兵殘殺無辜百姓冒功。因為當時朝廷規定,殺一個流寇就會賞賜一兩銀子。 於是,這些官兵為了頂人頭,就拿無辜的百姓開刀。當時的百姓,恨官兵猶勝於恨流寇。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