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113章

第113章 洪承疇確實派人送了十幾桶火藥,令人興奮的是,倉促之下,其中六桶是尚未提純的硝石粉。此外,還有兩桶硫磺。 大炮是來不及鍛造了,至少,能做幾包黑火藥。如果按照黃金配比,其威力足以驚天動地。 等黃台極派出的鄭親王濟爾哈朗、多羅貝勒多鐸這兩員猛將,到了義州夠他們喝一壺的了。 “開花彈”,就是利用彈丸爆炸後產生的破片和衝擊波來殺傷或爆破的彈藥,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榴彈、榴散彈。用先進引信技術的榴彈、榴散彈。打得遠、安全性好、爆開的時機也準確,專門對付步兵。 其實,在大明朝早已經有了開花彈。威力巨大的開花彈比實心彈不知道厲害多少倍,實心彈聲音巨大,不過是利用彈丸的衝擊力傷敵,其實有著很大的弊端。 那為何大明有開花彈卻並未普及呢,究其原因,就是明朝時期的所謂“開花彈”根本就是兩回事,早期的開花彈非常難操作而且危險。 根本沒有這麽先進的引信,用來引爆的引信是通常為一根中空的蘆管內置藥撚,裝填前根據所要射擊目標的距離裁剪相應長度,開炮前先從炮口點燃炮彈上引信,再速燃火門上引信發射。 這樣的發射方法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點燃發射藥產生的火焰從炮彈跟炮管的間隙竄到炮彈前方,極容易引燃暴露出來的藥撚,導致提前爆炸甚至炸膛。 朱慈烺做的,就是這種開花彈。 他利用的是木質錐形信管和木質彈托技術,炮彈尾部加裝上軟質木托除了可以有效密封氣體外泄外,還可以在發射時對空心榴彈起到一個緩衝作用,而且發射出去的榴彈由於輕質木托的原因會造成頭重尾輕的“羽毛球原理”自穩結構,使得彈道更精確。 時間引信的結構大體上是一段中空,兩端開口的木管,內裝一種燃燒速度很穩定的慢燃火藥。木管上標有刻度,使用時炮手先估算一下發射距離,從火炮手冊裏查出距離和炮彈種類對應的飛行時間,再按引信上的旋鈕調整引爆時間,同時在引信的相應位置打個孔,最後塞進炮彈的引信孔。 這種這時,引信的一端露在彈體外,另一端與炮彈內的炸藥接觸。最後把炮彈塞進炮膛,引信的位置朝前。由於滑膛前裝火炮的內膛直徑略大於炮彈的直徑,發射藥爆炸時一部分火焰從炮彈和炮膛間的空隙滲透到炮彈的前方,直接點燃了引信露在炮彈外的部分,炮彈在空中飛行特定的時間後,引信按先前調整好的時間燃燒到炮彈內炸藥的位置,點燃炸藥,炮彈爆炸。 看起來技術並不難,既然朱慈烺知道其原理,再做的時候,就簡單多了。 可惜,時間倉促。估計,再有半個多月的時間,建奴的鐵騎就會兵臨城下了。 不管了,能做幾個是幾個吧。就算是隻做出來一枚,至少也讓這些建奴們嚐嚐厲害。 天然硝石中常含有鎂鹽、鈣鹽,用含碳酸鉀的草木灰水處理時,鎂鹽、鈣鹽就會與碳酸鉀反應生成碳酸鎂、碳酸鈣沉澱,從而實現硝石的提純。 凡硝刮掃取時,入缸內水浸一宿,穢雜之物,浮於麵上.....入萊菔數枚同煮熟,傾入盆中,經宿結成白雪,則呼盆消。 提硝法直到近代還在使用,這是一種較為科學的辦法。除此之外,還有硫磺提純,以及燒炭之法。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