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337風雲1945②(1/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18日,蔣介石委任黃埔係二號人物何應欽負責中國戰區內接受日軍投降事宜。

    何應欽在晚年對女兒何麗珠回憶道:“先總統時代,蔣公給予我的最大榮譽是抗戰結束以後在南京主持受降大典”。

    在抗戰勝利以後,接受日軍投降事宜,的確是一項莫大的榮譽。

    那麽蔣介石為何要以兩度“背叛”過他的何應欽代表他去南京主持受降儀式呢?為什麽不是自己親自前去,或者是將這種極具榮譽的美差,給予更聽話的人呢?

    還有何應欽在接收降書過程中的彎腰低頭還禮行為,到底是什麽樣的心態呢?是有意還是無意呢?今天不妨來說說。

    前文已經談及,當時人們猜測,負責主持南京受降儀式最佳人選當在李宗仁、白崇禧和何應欽三人之間。

    這三人曆史上都不止一次背叛過蔣介石,但都在抗戰中建立下不朽的功勳。

    如李宗仁的台兒莊大捷、白崇禧的昆侖關大捷、何應欽的湘西大捷。

    但蔣介石還是選擇了何應欽,其實有三個方麵的原因。

    一、蔣介石之所以讓何應欽去主持受降儀式,其實可以視為對何應欽之前背黑鍋的補償。

    1935年何應欽簽訂了臭名昭著的《何梅協定》,被世人所唾罵,其實就是受蔣介石委托所為,蔣介石沒那個意思,何應欽也不敢簽訂,可以說他是替蔣介石背了黑鍋,是代蔣介石背了罵名,如今有了揚眉吐氣的機會,蔣介石讓何應欽前去,想必也是有補償之意。

    又或者說在對日方麵,蔣介石主要以何應欽出麵,此次由他出麵主持受降儀式也順理成章。總不能壞事讓何應欽出麵背罵名,到好事了,不讓他去,也的確說不過去。

    二、蔣介石之所以沒有自己前去,主要是身份不對等。

    當時在中國代表日本投降的是岡村寧次,他是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軍階隻是大將,並非日軍最高統帥。正所謂兵對兵將對將,蔣介石如果親自前去主持受降儀式,就是自降身份了,反而會起到不好影響。

    而何應欽是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並且是陸軍一級上將軍銜,在職務和軍階上都與岡村寧次類似,地位上是對等的。

    三、何應欽曾在日本留學,屬於“親日派”,更是與岡村寧次有著交情,適合蔣介石對日軍“以德報怨”的政策。

    當然蔣介石可沒有這麽大度,他之所以這樣做,是打著以此交好日本政界,方便以後進行合作,並且為之後發動不義內戰做好準備。

    比如以此在當時方便更快接受日軍投降,還在解放戰爭時期,以岡村寧次為秘密軍事顧問。

    之後因為蔣介石的“以德報怨”政策,何應欽是深領其意,在侵華日軍之中,隻有145名戰犯被判處死刑。

    像罪行累累的侵華日軍將領元香馨,在抗戰勝利以後,並沒有受到什麽懲罰,而且投靠了閻錫山,改名為原泉福,任中將副司令。

    到了1948年7月,在晉中戰役時,被英勇的解放軍炮火重傷後,眼見逃跑無望,便讓手下擊斃自己,這才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在主持受降儀式中,何應欽在接受降書時,投降書並不是由岡村寧次交給何應欽的,而是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將投降書遞交給何應欽,而何應欽在接受投降書之時,彎腰比日方代表還要低,可謂是引起不小爭論,直到今天,也是一個爭議話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