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336章國軍的桂柳反攻戰(1/5)

    1945年4月,國軍在何應欽的指揮下成功在湘西大敗日軍,一轉國軍在1944年的失敗。

    至此,中國軍隊開始對日寇發起全麵反擊,抗日戰爭的戰略反攻階段正式拉開了序幕。

    日寇至湘西會戰後,知道自己實力大不如前,軍隊士氣低迷,無力控製所占的廣大地區,開始大規模收縮防線,集中兵力,以抵抗中國軍隊即將到來的大規模反擊。

    國軍見此機會,準備趁日軍士氣低迷之際,命陸軍總部所屬的第二第三方麵軍迅速反攻桂柳,一舉收複在1944年中豫湘桂大會戰中丟掉的廣西,以此作為反攻廣州的跳板,進而實行更大規模的反攻計劃。

    7月12日,桂柳反攻戰在一隊精英傘兵的進攻中拉開帷幕。

    那一天,180餘名中國傘兵,全副武裝,在人們還在熟睡的淩晨三點鍾時,登上美製運輸機,從昆明機場出發,於上午8時許傘降在廣東開平附近,隨即開展了對當地日軍的襲擊戰,並與當地抗日力量取得聯係,開始組織有規模的對日作戰。

    7月18日,另一支精英傘兵部隊在廣西丹竹縣附近空降後,引導地麵反攻部隊,攻占了日軍丹竹空軍基地,並將日軍南沿線的重要後勤補給基地摧毀。

    7月21日的時候,中國空軍全體出動,一舉摧毀八年來日軍轟炸重慶的前線基地武漢漢口日軍空軍基地。

    7月24日至27日的四天時間裏,中國陸軍在空軍的配合下,沿湘桂鐵路急行軍,要一雪豫湘桂戰役的恥辱,在當天就勢如破竹的攻下中渡、黃冕、陽朔、白沙等地,並經過數個小時的激戰後,攻下了距離桂林近在咫尺的永福縣。

    在27日午時,三路國軍在桂林外圍會師,桂林光複戰打響,當天傍晚,迎著落日的餘暉,國軍攻入桂林城中,城內日軍倉皇出逃,大部被殲。

    幾乎在桂林光複的同時,中國空軍傘兵在湖南衡陽城外空降,並根據情報在一條土路上設伏,將一支向前線運送彈藥的日軍輜重部隊全殲。

    從宣布反攻的半個多月的時間裏,中國空軍摧毀了日軍漢口、洛陽、上海等多座日軍空軍基地,陸軍光複了廣西全境與湖南大部。

    傘兵則與多地的抗日力量取得聯係,開始在日占區開展大規模的襲擊活動,以配合正麵反攻。

    而這些率先拉開反攻序幕的中國軍隊,大多都是當年在“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下,英勇參軍的學生兵,他們很多都倒在了衝向勝利的路上,而沒有等到一個多月後的嘹亮的勝利號聲。

    但是這麽好的一個開端,卻沒有很好地繼續下去,這到底又是為什麽呢?

    據白崇禧的回憶錄記載,此時國軍已有美械師30餘師,都已整編完畢,再加上中美聯合空軍掌握著製空權,總反攻的條件已經具備。

    在總反攻開始前我們先來看看兩軍的兵力情況。

    日軍在廣西境內的兵力為第11軍所屬的第3、13、27(一部)等五個師團及獨立第18、8兩個旅團,分布於桂林、柳州、南寧、龍州等要地,指揮官為第11軍軍長笠原辛雄。

    國軍的參戰兵力為第二方麵軍張發奎指揮的第46軍與第64軍,及第三方麵軍湯恩伯指揮的第20,26,94,71四個軍。

    總指揮為何應欽。

    4月27日,參戰各軍在何應欽的指揮下正式對日軍發起全麵反攻。

    當日,都安①便在46軍一部的進攻下,成功收複。

    都安的收複,得益於李宗仁和白崇禧多年來對於廣西的經營。

    廣西境內民團遍地,這些民團武裝在國軍發動全麵進攻後,紛紛響應,在敵後方給予大量破壞,令日軍手忙腳亂。

    反攻部隊一路上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凡所到之處,日軍無不敗退。

    5月27日,國軍第64軍成功收複南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