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319章金戈鐵馬之“紅色哥薩克”(1/5)

    1941年8月1日,新四軍第四師騎兵團在淮寶縣(今江蘇省洪澤區)岔河鎮成立。

    作為新四軍唯一的一個團級騎兵部隊,騎兵團在彭雪楓師長的領導下屢建奇功,迅速發展壯大成為縱橫馳騁於淮北大地的抗日精銳之師。

    彭雪楓師長稱之為“紅色哥薩克”。

    彭雪楓組建騎兵部隊的想法由來已久。

    早在1926年,他在馮玉祥辦的育德中學讀書時,由於學校流亡綏遠,他就在大青山那“塞外草衰,牧馬悲鳴”的曠野山巒中練過騎術,深知馬匹快速敏捷的特點。

    1940年6月1日,當新四軍第六支隊(第四師前身)在安徽渦陽縣新興集召開“五卅”運動紀念大會閱兵時,突然遭到日偽軍奔襲。

    戰鬥結束後,支隊司令員兼政委彭雪楓深深感到:在廣闊的平原上,必須有較為快速的騎兵作偵察、警戒和通訊之用。

    經與參謀長張震等商量後,決定師部成立騎兵連,各旅、團相繼成立騎兵班、排,這就成為新四軍騎兵團最早的基礎。

    1941年4月1日,國民黨頑固派集中了四個師的兵力,渡過渦河,向新四軍駐守的淮上地區抗日根據地進攻。

    4月22日,新四軍第四師在路西反頑作戰中遭國民黨頑固派一個騎兵師的突襲,該騎兵師利用騎兵快速奔襲的特點,從左右兩側對新四軍實施了大迂回包圍,使新四軍遭受一定損失。

    新四軍第四師除留下十一旅阻擊敵人、堅持鬥爭外,其他部隊則撤離路西豫皖蘇邊區,向津浦路東實施戰略轉移。

    7月19日,新四軍第四師在仁和集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總結在津浦路西反頑鬥爭中的經驗教訓。

    彭雪楓認為“論勇敢,頑不如我;論快捷,我不如頑,所以陷入被動”,那麽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辦法有效對付敵人的騎兵。

    他提議建立自己的騎兵團,並指出:第一,這裏是大平原,騎兵能發揮比較大的作用;第二,這裏能買到馬,洪澤湖邊上草多,喂馬不困難;第三,我們搞好津浦路東後,還要打回路西,那邊敵人有騎兵。我們也要搞一支精幹的騎兵,來對付敵人的騎兵。

    這個建議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於是,建立騎兵團被迅速提上議事日程。

    建立騎兵團的第一步,就是把師部騎兵連、特務團騎兵連和十旅、十一旅騎兵連、排集合起來,並抽調各部隊中的戰士成立了四師騎兵團,下轄一、三、五、七大隊。

    8月1日,在淮寶縣的岔河集召開了騎兵團成立大會,黎同新任團長兼政委。

    騎兵團的成立,是繼《拂曉報》《拂曉劇團》之後,彭雪楓建軍治軍的“第三件寶”。

    騎兵團成立後的幾次戰鬥,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

    戰馬少、裝具差,騎兵戰士必備的馬刀也很缺乏。許多同誌不會養馬,不善騎馬,不懂騎兵戰術,嚴重影響了作戰能力。

    1941年冬,新四軍第四師決定騎兵團到江蘇泗陽縣與安徽省交界的界頭集、大江莊一帶進行整訓,期限半年,主要進行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並補充戰馬及馬具。

    如何做好騎兵部隊的整訓?彭雪楓決定要挑選一位熟悉騎兵作戰的內行來當領導。

    當他得知周純麟①曾被派到新疆軍閥盛世才的部隊做友軍工作時,在喀什疏勒騎兵第四十八團三連任過連長,係統學習了騎兵操典和教範之後,決定任命周純麟為騎兵團團長,並負責整訓。

    為了解決缺少戰馬及馬具的問題,彭雪楓和鄧子恢政委等商量,決定拿出3萬元淮北幣支持騎兵團建設。

    但彭雪楓也告訴周純麟:“這是全師能拿出的所有經費,一定要把這件事辦好!”

    經過反複研究,團裏著手製定預算計劃,並研究決定將買馬、打造裝具的任務細分到各大隊和供給處。通過選派懂馬的同誌外出購馬、貼錢換置、群眾送馬等方式,一批批戰馬補充到騎兵團。

    馬刀是騎兵的重要武器,近距離作戰時比槍的作用還大。當時,騎兵團馬刀全靠繳獲,不僅數量少,而且十分雜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