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318章金戈鐵馬之蕭銅奔襲戰(續完)(1/4)

    (續昨)騎兵團成立後,奉命開到淮泗和泗陽地區一麵著手自身建設,一麵打開那裏的局麵。

    彭雪楓經過調查後,得知周純麟曾苦練過騎兵本領,有一定的領導才能,就任命周純麟為騎兵團副團長。

    1941年冬,在根據地經濟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彭雪楓為給騎兵團解決馬匹問題,拿出30000元淮北幣給騎兵團買馬、打馬刀和配備馬裝具。

    那時每一個戰士每天的菜金大致是2角淮北幣,3萬元淮北幣相當於全師大半年的菜金。

    為了支援騎兵團的建設,淮北區黨委也作出決定,發動大家多種穀子,以解決馬的飼料問題。

    1942年,黨中央號召全黨全軍開展大生產運動。新四軍第四師黨委決定騎兵團開展大生產運動,盡可能實行生產自給。

    這樣既可發展部隊,又可不與民爭糧,不與民爭草,減輕老百姓的負擔。

    是年夏,騎兵團一場大搞生產的“仗”打響了。團領導組織部隊輪流到洪澤湖割草、挖藕,並抽幾名幹部去做鹽運生意,把做鹽運生意掙來的錢用來買馬和馬裝具,還可以買馬草。

    割草隊和挖藕隊,駐紮在湖上,每天天蒙蒙亮就下湖割草、挖藕,一直幹到太陽西下。

    夜宿湖上,沒有蚊帳,就用蘆葦撐起床單當蚊帳,可是在這種蚊帳裏睡,悶得難受。有人被蚊子叮的受不了,就折一根蘆葦管含在嘴裏跳進水裏,蘆葦露出水麵呼吸空氣。

    有人堆起濕草,在上風頭點燃後熏蚊子,自己在下風頭睡。

    就這樣,經過半個月的勞動,戰士們把幾十萬斤草和幾千斤藕,運到淮河邊上駐地附近。

    做鹽運生意的同誌們也很努力。他們認識到,為革命做生意,也是一場“戰鬥”。

    他們來往於洪澤湖東西兩岸,錢越賺越多,本錢早已歸還給團供給處。淨賺幾百萬。銀元裝滿幾馬車,還有金磚、金條等100餘兩黃金。

    可他們舍不得花一分錢住旅館,而是吃住在船上,早上喝大米粥,吃鹹菜,中午和晚上吃玉米餅。

    他們每次搞鹽運都要坐船多天,沒法洗澡,衣服上生了虱子。守著成堆的銀元,還在補襪子。

    騎兵們拿著大批銀元去買馬時,他們想不到還有幾個無名的幹部,在風雨中摔打,在湖浪中顛簸。

    孟昭賢一次到魯西南,帶去買鹽賺來的幾麻袋銀元,買回七八十匹馬。有時買不到公馬或騸過的馬,就買來母馬,再用母馬或懷駒的馬和老百姓換可以用於打仗的騸馬。

    打馬刀、買馬裝具等都用自己賺來的錢,不向上級要。騎兵團就這樣在自力更生中發展壯大起來了。

    彭雪楓非常關心騎兵團的成長,對戰士們的訓練尤為重視,他要求每一個騎兵,上馬要像螞蚱一樣輕快敏捷;騎在馬上要像磐石一樣穩固;奔馳要像閃電一樣神速。

    他不但給騎兵們上政治課,觀摩指導訓練,有時還親自進行動作示範,並教導大家:“平時多流汗,戰時才能少流血。”激勵戰士們勤學苦練,使戰士們很快地掌握各種本領。

    彭雪楓平時是很偏愛騎兵團的,在訓練結束時總是和大家有說有笑,但對指戰員們的要求也是極嚴格的,在工作和訓練中一但發現了缺點就毫不留情地提出批評。

    因騎兵作戰時,馬奔馳速度快,冬天騎兵在馬上穿著單薄就會受凍,身體會失去靈活性。

    為了保障騎兵冬天不受凍,師部給每個騎兵配備了大衣。團裏的調皮戰士就編個順口溜說他們是:“上馬團,下馬連,平時是個飼養員。”

    意思是,步兵裏團級幹部才有馬騎,我們是戰士都能騎馬,所以上馬享受團級待遇,叫“上馬團”。

    步兵裏連級幹部才發大衣,我們騎兵戰士人人發大衣,所以說下馬享受連級待遇,叫“下馬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