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314章巧設伏擊圈(1/5)

    華卓然的指揮所設在半山腰,在這裏雖然看不到山下全部的戰場,卻可以看到那條隱隱約約的大道。

    這場伏擊戰,他要將日軍的優勢削為零。日軍之所以在戰場上恃強鬥狠,不是他有多能耐,而是僅憑它的武器裝備優勢。隻要把它的武器裝備優勢壓下去,日軍軍人與中國軍人那基本上就是一比一了。

    所以他在運籌這場戰鬥的時候,很注重隱秘性與時效性。

    什麽是隱秘性呢?那就是整個伏擊戰完全是在隱秘的背景下進行。從敵人脫離大部隊,到乖乖地進入伏擊圈,他要讓敵人在預設戰場自始至終處於一個封閉狀態。

    為此,除了一些必要的準備外一一比如說挖掘陷阱以對付敵人的坦克,挖掘散兵坑以利狙擊手對付敵人的指揮官和機槍手,其餘的都利用地形地物隱蔽自已,並且在戰鬥打響後打擊敵人。

    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隱秘,甚至敵人在預伏地點,也難於發現什麽。

    他命令把所有炮兵集中起來,組成炮兵營,所有的輕重機槍、衝鋒槍組成綿密的火力網。

    戰鬥一旦打響,所有的炮兵對著預定目標轟擊。(戰前他要求炮兵部隊對目標進行假設性鎖定,製定好射擊諸元)力爭在第一時間將日軍的重型裝備大部摧毀。

    而在戰鬥一打響,所有的伏擊兵團利用現有的裝備,盡最大能量殺傷敵人,要給敵人造成毫無喘息機會的局麵。

    而這一切的關鍵是隱秘。隻有隱秘才能突然,隻有突然才能使敵人措手不及,才能使敵人的那些大炮、輜重發揮不了效力。

    什麽是時效性呢?整個戰場大約是在三華裏的一條山溝內進行。他計算好了,從敵人的第一輛坦克落入預先設下的陷井,到最後一名士兵進入預伏陣地,前後差不多一個小時左右。

    一個小時候後。炮兵對這個兩三華裏區域實施炮火摧毀,大約二十至三十分鍾的炮擊時間要把敵人的重型裝備摧毀至癱瘓或半癱瘓狀態。

    預計整個伏擊戰在五至六個小時內結束。

    這樣,即使敵人有援兵來,也是徒勞的。

    而要打贏這場伏擊戰,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第一,兵力要處於絕對優勢。日軍的一個大隊四五百人。①而我軍二、三兩團有兩千餘人。兵力是它的四倍以上。

    第二,火力要處於絕對優勢。日軍的一個大隊,除去坦克、重炮這些重武器,其輕武器隻有三八大蓋,輕重機槍,手榴彈,少量的衝鋒槍。

    而二團三團的武器裝備一點都不比日軍差。尤其是衝鋒槍和輕機槍多。華卓然發現,他們手裏的武器甚至超過了八路軍。

    這次易雲珍和林闖的肖莊之戰,共繳獲了敵人四五十挺機關槍(一四四師以輕機槍多聞名),林欣兒把它們一起送到了伏擊地點,還有大批的彈藥。

    第三,有利的地形地利。打伏擊戰,離不開有利的地形。有了有利地形,可以彌補自身的一些不足。古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地利就是其中之一。

    在筆架山的腹部,一條長穀迤邐十幾華裏,那條唯一的大道就在這條長穀裏。長穀最寬處約五十米,最窄處僅十來米。

    長穀的一頭是一個急轉彎,急轉彎處其坡度開始上揚。

    長穀的兩邊是壁立的懸崖,不僅是戰車,就是人也很難攀登上去。

    這幾乎是個絕地。

    他把兩個團擺在兩邊,每個團用一個營做預備隊,分別擺在長穀的東西兩頭。這兩個營基本上就是最後解決戰鬥的力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