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313章死裏娃逃生(1/5)

    張弼德對日本人的救援隊伍望眼欲穿,卻不知日本人同樣被新四軍和遊擊隊耍得團團轉。

    華卓然這次是受林欣兒的委托,指揮挺進縱隊範中駿的二團和黃金的三團。

    部隊按時到達指定地點。

    華卓然組成臨時指揮所,他要範中駿和黃金都呆在指揮所裏,以備就近指揮作戰。

    範中駿和黃金都很興奮。他們都想親身領教華司令的指揮手段。

    特別是黃金,他給範中駿講了上次突出重圍的事,華司令的一個絕招,他說他想都想不到。

    範中駿就問:哪一個絕招?說來聽聽。

    黃金就說:示弱於敵,後發製人。

    範中駿問:此話怎講。

    黃金就說:我們團在突破敵人第一道封鎖線時有些損失,但損失不大。華司令就讓我們裝出受到很大損失的樣子。

    “怎麽示弱呢?”範中駿很感興趣。

    黃金就說:“首先在兵力擺布上,一線陣地隻放少量兵力,重點放在預備陣地上。”

    “還有,一線陣地全部使用步槍、手榴彈,有機槍都不用,炮兵更不用!”

    “哪為啥?”範中駿問。

    “後發製人唄!”黃金說。

    “哦,我明白了!鬼子一定以為你是一支弱兵!”範中駿說。

    “說的是呀,鬼子越認為你弱,越會欺負你。他們把大炮、輕重機槍一起使上,妄圖一下置我們以死地。我們遵照華司令的命令,硬是扛了下來。”黃金說。

    “我知道了,等到敵人消耗得差不多了,再使用出來。”範中駿高興地說。

    “是呀,是呀,敵人發起總攻了,我們就輕重機槍一起開火。我們的炮兵首先打掉了敵人的重炮部隊。我們再一鼓作氣,突出了重圍。”黃金興奮地說。

    鄭爽文的偵察部隊報告,易參謀長率一團采用虛張聲勢,遠途奔襲的辦法,旗開得勝,首先消滅了肖莊、七裏墩的敵人,現在正在乘勝前進,擴大戰果。

    而日軍佐佐木旅團派遣川岸聯隊,己經由蕪湖西進南陵境內,很快就會到筆架山了。

    “這家夥來得真快哈!”黃金嘲諷似地說。

    “先讓它吃點遊擊隊的苦頭吧!”範中駿說。

    因為事先已與地方黨組織①聯係好,遊擊隊會擔任遲滯、襲擾敵軍的任務。

    皖南這地方多山,南陵境內屬丘陵地帶,它的山更多。雖然南陵的東部和北部屬平原和水網地域,但是其西和西南山很多。

    著名的要數筆架山。

    所以遊擊隊就可利用地形地利,遲滯和襲擾敵人,為新四軍主力部隊消滅張弼德爭取時間。

    從蕪湖進入皖南山區,入南陵縣境,有一座山當地人稱作“筆架山”。

    因為如果你站在北邊往南看,它那參差屹立的三個巨大峰巒確像一個無比壯觀的筆架。

    蕪湖進入皖南山區,入南陵縣境不久,便可遠遠看到一座山峰突兀在路西綿綿的群巒之中。

    這座山當地人稱為“筆架山”。皆因從遠處看,它那參差屹立的三個巨大峰巒就像一個名副其實的筆架。

    但也有人叫它“破頭山”的,大約是那三個石峰形似那麵目猙獰的“破頭夜叉”的緣故吧!

    事實上蕪湖南陵筆架山,原名並不叫“筆架山”,而叫“射的山”。這是一個顯得頗為深奧的名字。

    射的,就是射箭靶子,別小看這座山,它在樂史編的北宋地理總誌《太平寰宇記》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連它的命名,書中也為它作了注釋,說它“望之似射候因名”。

    射候,是古代用布帛做成的屏風樣的箭靶。用它的形狀為山命名,確也相似。

    射的山所以成名並非僅僅因形狀奇突,還因為它是一座藏有寶玉的山。

    《太平寰宇記》記載說:“山有玉,在石壁內,取之者遇風雨而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