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309章叛軍一四四師(1/5)

    林欣兒探得漢奸張弼德乃皖南事變的幫凶之一,他原來所在的部隊(一四四師)在皖南事變中不知殘殺了多少新四軍。

    而張弼德的部隊在皖變後投降了日本人並與日本人狼狽為奸,恰好擋住了自已過江西進的道路。所以她就要拿張弼德開刀,消滅張弼德,以達到過江西進之目的。

    華卓然與縱隊其他首長肯定並支持了她的計劃。

    因為考慮到挺進縱隊若動張弼德,日本人一定會派兵支援,或許還會有其他的頑軍(比如五十二師)暗中幫助。所以華卓然建議除聯絡沙海根的沿江支隊外,還要聯絡皖南其他的遊擊部隊,爭取共同來對付敵人。

    縱隊作戰會議之後,林欣兒派縱隊政治部主任聶智禮去聯係皖南特委,自己將作戰計劃呈報新四軍軍部批準。

    那麽一四四師到底是支什麽樣的部隊,它為什麽要投靠日本人呢?

    說起來這個一四四師乃抗戰中立有戰功的川軍部隊。並且一度與新四軍關係良好。

    在抗日戰爭中,我國的川軍曾經打出過赫赫威名。他們雖然裝備並不先進,卻以澎湃的愛國熱情和剛強不屈的鬥誌為國人爭得不少光榮。

    比如說徐州會戰時的師長王銘章等。凡了解川軍曆史的,無不為川軍的抗戰精神所感動。

    可是,在抗戰史上,一直有一段不想被人提起的曆史——川軍144師投敵的史實。

    對於川軍曾經整建製投敵,後世爭議較大,很多人認為純屬有人給川軍潑髒水,曆史上子虛烏有。

    其實不然。

    不錯,在百度上搜不到144師師長張弼德這個名字;有關144師曆任師長也沒有張弼德的名字。

    同時,史界研究關於144師投降日軍的文章很少,而且即便有也隻見於個別媒體;以至於很多人對144師究竟有沒有張弼德這個人、他是否擔任師長都產生質疑。

    因此上,144師是否投降日軍就更不相信了,有人認為這是故意抹黑川軍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為什麽說144師投降日軍確有其事?

    2015年8月27日的池州日報,曾經發表過回憶144師投降日寇的文章。

    “144師師長張弼德親來我方尋求主見,當時其下屬官兵均有投靠我方之意,但為顧全大局,考慮國共合作大計,我方沒有乘機繳他一槍一彈、抓他一人一騎。後在國民黨軍的一再緊逼下,終致144師投靠日寇。”③之所以沒有人相信川軍投降,是因為川軍在抗戰中浴血奮戰,抗擊日寇,名聲大噪,不是孬種。

    抗戰爆發後川軍十二個軍,四十萬將士,三百萬壯丁,熱血沸騰,殺向前線,用熱血譜寫了“無川不成軍”的曆史傳奇。

    出川之後,川軍曆經大小二十八場會戰和戰役,大量將士血灑疆場,王銘章、饒國華、趙渭濱、李家鈺……一個個英名刻在豐碑之上。

    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單,300英烈中,四川人就占了12個。

    出川抗日,無數川人引以為榮的驕傲,也是曆史賦予川人的無限榮光。

    所以很多人感情上難以接受,加上關於這件事的官方史料確實很少,大家質疑此事也在情理之中。

    川軍能征善戰是事實,但是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其中總會有一些敗類。

    在抗戰中,投降日軍的國民黨政府軍在100萬左右,占國軍總數的約四分之一。

    據《中國抗日大詞典》記載,1940年到1944年,國民黨出現了降官如潮降將如毛的局麵,其中有中央委員20人,高級將領150餘人;而西北軍投敵將領多達46人,東北軍少將以上將領76人.

    曆史有正麵,必然有反麵,無論到什麽的時候都是如此。

    尤其是到了國難當頭的時候,大浪淘沙,那些偽愛國者就會成為賣國賊。

    但是總的來說,中國軍人還是愛國的,包括那些四川軍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