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306章喋血皖南③(待續)(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新四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張正坤率部與頑軍血戰7天7夜,最終傷重被俘,是除葉挺之外被國民黨扣押的新四軍職務最高的將領。

    張正坤在上饒集中營堅貞不屈,1941年秋組織越獄,為掩護難友英勇犧牲。

    張正坤,1898年出生於湖南瀏陽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與同鄉王震並肩鬧革命,成立瀏陽農民武裝“瀏(陽)北第一支隊”,張正坤任支隊長,王震任政委。

    1931年後,張正坤先後任湘鄂贛紅軍獨一師三營營長,紅十八軍一五六團團長,紅六軍團十八師五十三團團長、十八師師長兼政委。

    隨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張正坤受中共中央派遣,回湘鄂贛根據地工作,後任新四軍第一支隊二團團長、一支隊參謀長,隨陳毅參加開辟以茅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的鬥爭。

    1940年春,陳毅率蘇南主力渡過長江,建立蘇北指揮部。張正坤留在蘇南堅持鬥爭。

    不久,江南新四軍組編為3個新支隊,張正坤任第三支隊司令員。

    張正坤到皖南後,軍部給第三支隊的首要任務是打通大江南北新四軍的交通聯絡,為皖南軍部和部隊北移作好準備。

    此前,支隊參謀長林維先率第五團三營的兩個連渡江北上,與當地兩支遊擊隊合編為第三支隊挺進團,全團約700人。

    挺進團在桐城、廬江一帶發展抗日武裝,初步形成以三官山為中心的桐城、廬江、無為抗日遊擊根據地,為皖南軍部及部隊北渡掃清障礙。

    10月,日偽軍1萬多人直撲涇縣雲嶺新四軍軍部。在葉挺軍長統一指揮下,張正坤率第三支隊五團配合第一支隊一團、第二支隊三團及軍部直屬隊英勇反擊,粉碎了日軍萬餘人對皖南的秋季“掃蕩”,殲敵1000多人,收複了涇縣縣城。

    這時,新四軍軍部按照皖南部隊從銅陵、繁昌之間北渡長江的計劃,在無為組建接應渡江指揮部,指派從重慶中共中央南方局調來的曾希聖任指揮,張正坤、孫仲德(江北遊擊縱隊司令員)為副指揮,統一領導各方麵的接應工作。

    11月中旬,軍部先遣偵察分隊偵察渡江路線,收集船隻,為軍部和皖南部隊12月中旬北渡作準備。

    張正坤帶領一個工作班子過江來到無為東鄉,坐鎮指揮北渡籌備工作。

    他電令林維先、沙海根組織挺進團全力做好接應渡江的準備工作,每日向指揮部報告情況。

    同時,張正坤命令在皖南的第三支隊五團於繁昌西南構築工事,做好掩護大部隊過江的戒備工作:

    一方麵堵住長江南岸狄港鎮一帶的日軍,防止他們在大部隊過江時襲擾;一方麵防止國民黨頑固派從背後偷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