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301章從青弋江到繁銅一線(1/5)

    部隊集中後,幹部、戰士的抗日情緒十分高漲。但是,由於環境條件、作戰對象和作戰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少人在思想上存在一些顧慮。

    此時較突出的問題有兩個:

    一是對國共合作有顧慮。

    有的幹部、戰士認為,部隊在堅持三年遊擊戰爭中,吃夠了國民黨剿殺的苦頭,過去的仇人不但成了今天的友軍,而且還要受其指揮,他們在思想上想不通,在感情上也接受不了。

    二是有的幹部、戰士對日軍作戰的信心不足。

    當時把日本人傳得很邪胡,特別是從淞滬戰場和南京保衛戰獲得的信息,以及國民黨軍隊散布的悲觀情緒,對我們部隊影響很大。

    這一點林凱之、易雲珍他們都有同感。記得當時陳毅司令員就給他們開過會,講過話。

    沙海根說,為此,三支隊於1938年5月份在駐地西溪南舉辦了連以上幹部集訓隊,對幹部進行思想教育。

    集訓期間,支隊首長親自來上課,組織大家學習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有關方針、政策,提高對國共合作意義的認識,還組織學習如何開展敵後遊擊戰、如何開展群眾工作等。

    支隊領導不僅講解遊擊戰爭的戰術問題,還和戰士們一起研究水網地帶如何作戰等,在思想上和戰術上對日後皖南地區的對日作戰起到了很好的鼓舞和促進作用。

    集訓結束後,戰士們都覺得心裏亮堂多了。

    新四軍在岩寺集中不久,國民黨第三戰區傳下通知,派點驗組來新四軍駐地點驗。

    這種點驗,名為不許部隊吃空名,實際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企圖通過點驗把新四軍的編製額從此卡死,限製新四軍日後的發展壯大。

    廣大指戰員對國民黨這種伎倆極為憤慨,為了盡可能壯大新四軍的隊伍、抗擊日軍侵略,大家都積極地開展反限製鬥爭。

    西溪南點驗不久,在粟裕的率領下,由第一、第二、第三支隊抽調的幹部和分隊組成的抗日先遣隊離開岩寺挺進蘇南敵後。

    陳毅、張鼎丞率領第一、第二支隊先後進入蘇南地區。

    5月初,三支隊隨新四軍軍部離開岩寺,揮師北上。譚震林時任三支隊副司令員(對內為政委)。

    新四軍參謀長兼三支隊司令員張雲逸主要在軍部工作,因此,三支隊的軍政工作,都由譚震林直接領導。

    第三支隊接防後,與日軍的第一仗便是爭奪紅楊樹的戰鬥。

    1938年6月初,日本華中派遣軍為了牢牢控製長江航運線,接濟日軍進攻武漢,命令駐蕪湖的日偽軍加強攻勢。

    日偽軍沿青弋江不斷南犯,駐守在那裏的國民黨第三十二集團軍節節敗退。

    這個三十二集團軍就是日後皖南事變的真凶。

    這時,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電令新四軍,加強為上官雲相的第三十二集團軍在蕪湖、青弋江一線的陣地防務,命令三支隊五團接替國民黨一四四師在紅楊樹—峨橋—青弋江一帶的陣地防務。

    6月中旬,三支隊副司令員譚震林率領五團和六團三營從茂林出發,於7月中旬到達了青弋江地區的西河鎮一線。

    沙海根說,我當時就在三營當副營長。

    三營從茂林出發,於7月中旬到達了青弋江地區的西河鎮一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