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300章深沉的回憶(續完)(1/2)

    (續昨)當時,在三支隊駐地的西溪南吳家祠堂,有一個來自蕪湖的流亡中學—蕪關中學。

    該校從校長到教師,大都是國民黨員,學生中大部分是三青團員,學校為表示對蔣家王朝的忠貞,後來幹脆把校名改為“中正中學”。

    三支隊在學生和教員中進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宣傳,使他們對中共的抗日主張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他們看到新四軍熱心為人民辦事、紀律嚴明,便漸漸解除了顧慮,不再疏遠新四軍了。

    後來,當三支隊離開西溪南,向蕪湖一帶前線開拔的時候,學生們聽說新四軍要到他們家鄉打日本鬼子,一個個都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他們主動停課,列隊歡送新四軍,有的還參了軍。

    新四軍編製序列隸屬國民黨第三戰區,但是國民政府和第三戰區卻在軍需給養、軍費等方麵對新四軍大加刁難,新四軍全軍的供給僅相當於一個丙種師的標準。

    而武器的補充更成問題,新四軍匯集到岩寺以後,兵員日益增加,卻領不到武器,許多人隻好拿著從蘇區帶來的大刀、梭鏢作戰。

    軍長葉挺一麵同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交涉武器配備,一麵決定讓新四軍自己動手,創辦兵工廠。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新四軍的第一個兵工廠在岩寺上渡橋的江家祠堂誕生了。

    兵工廠一開始由幾名會修槍的工人師傅和20餘名戰士用簡單的工具做些修修補補的工作。

    後來,經大家艱苦努力,可以製造出簡易的機床和鑽床。大家把石頭鑿成大輪子架起來,裝上皮帶子當發動機用,兵工廠便正式開始了生產。

    兵工廠自成立起一直跟隨軍部,後來搬到雲嶺,它不但修造槍支,而且製造了大量的鐵雷、石雷,有力地支援了部隊作戰。

    葉挺為了盡快改善新四軍的武器裝備,利用自己在海外的關係籌集資金,購置武器和作戰物資。

    一次,三支隊部領回了幾箱印著外文的木箱子,戰士們打開一看,全是嶄新的德國造駁殼槍!排以上幹部每人都領了一支。

    大家高興極了,在即將與凶惡的日軍展開殘酷血戰的前夕,領到這批武器,使戰士們如虎添翼,增強了抗戰必勝的信心。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①黃道(1900年4月25日~1939年5月23日),中國共產黨早期優秀黨員,弋橫起義領導人,原名黃端章,別名一鳴,1900年4月25日[3]出生於江西省橫峰縣姚家壟一個農民家庭。1919年秋到南昌省立二中[3]讀書,與袁玉冰等八人組織江西改造社,出版《新江西》雜誌。1923年秋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北師大支部書記,領導愛國學生運動。1926年“三一八”慘案後,遭段祺瑞政府通緝,回家鄉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建立橫峰第一個中共支部和農民協會,領導農民趕走了反動縣長。1927年5月,在國共合作的國民黨江西省第三屆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省黨部執行委員兼宣傳部長。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後回贛東北與方誌敏、邵式平等同誌領導弋(陽)橫(峰)暴動,繼又領導貴(溪)餘(江)萬(年)暴動。曾任貴溪縣委書記、信江特委委員、贛東北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團成員兼秘書長、代省蘇主席、省軍區政治部主任。1931年7月到閩北任閩北分區委書記、軍分區政委。1933年5月,閩北劃歸閩贛蘇區,任閩贛省委常委、秘書長、宣傳部長,次年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後,留閩北堅持遊擊戰爭。1936年4月任閩贛省委書記兼省軍區政委。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駐贛辦事處主任、中共東南分局委員、宣傳部長兼統戰部長,代理中共江西省委書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