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96章湘西會戰③(續完)(1/2)

    (續昨)芷江的這一戰,是日軍在中國戰場的又一次傷亡慘重的一戰,也是他們在正麵戰場上的最後一次對中國發起的進攻戰。

    日軍在芷江會戰中傷亡較為慘重,人數約為2.7萬,其中死亡人數已接近傷亡人數的一半,日軍最後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放棄了很多榴彈炮、山炮、迫擊炮,騎兵、步兵丟棄的馬匹、步槍和子彈數不勝數。

    所俘虜的日軍數量超過三百人,其中日軍的軍官就有42人,這在日軍侵略中國的戰場上還是首次。

    前麵分析過,國軍的死亡人數還不到一萬人,相較於日軍來說國軍的傷亡情況並不算嚴重。可以說這是在日軍侵華戰爭史上第一次出現如此大差別的傷亡比例。

    自此之後,日軍的侵華之路漸漸陷入困境,而最終於兩個月之後,日軍投降,並在湘西的芷江簽訂了投降協議書。

    我們再來說說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先後就讀於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時候隻有20歲,當時他的軍銜是少尉。

    在7年以後,還沒滿30歲的岡村寧次就榮獲了日本最高軍銜,他的成長過程就是一段小人物成功走向人生巔峰的奮發史。

    他這輩子打過最窩囊的仗就是芷江作戰,我們先不講其它的原因,日軍的戰鬥欲望低了很多,對輸贏也沒了執念。

    像前麵講到的那些娃娃兵俘虜,當時我軍的軍官看到那一幕後,就從心底裏明白日軍肯定是贏不了的了。

    在岡村寧次眼中,“芷江攻略戰”是他打過最失敗的一次戰役,因為畢竟是他自己打破了自己所總結的中日戰力3:1定律。

    要說起日軍在芷江會戰上的失敗,不僅是因為國際形勢的變化影響了日軍的士氣,還有一點是需要我們細致分析的。

    那就是日軍的兵力已明顯不足,日本軍隊雖然規模龐大,但是日本在中國戰場僅剩的一支部隊,基本上都是日本所匯集的一群老弱病殘的人,還有一些十幾歲的小孩兒。而日本的精銳部隊也早就被美軍狠狠擊碎了。

    還有,本來按以前的標準來看的話,一個師團應該配備一個炮兵聯隊,但在進行芷江會戰時,大多數師團僅能配齊一個大隊。

    而且之前的這部分日軍的作戰方式是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的,大多數都是治安戰,皆是進行小規模作戰。

    係統地打過大規模戰役、陣地戰的日本軍隊早就被調到了太平洋戰場上,餘下的這部分軍隊作戰能力與原本的精銳部隊明顯相差巨大。

    但岡村寧次卻是不自知的,他從豫湘桂戰役中看到,認為這支部隊還能達到以前以一敵三的作戰狀態。

    所以他不遺餘力地還想在最後時刻,奪取中國芷江空軍基地並長期占領它,可見他的想法是多麽的幼稚。

    由岡村寧次帶領的日軍曾對中國犯下了屢屢惡行,曾經一部名叫《烈火金剛》的長篇,該的主要內容便是,岡村寧次率領侵華日軍,在中國對中國華北地區實行了三光掃蕩政策。

    在三光政策的實施下,日軍在中國的土地上大肆屠戮,製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無人區,無數中國城市和村莊就此陷落,他們無一不被日軍進行了殺光、搶光、燒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