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96章湘西會戰③(待續)(1/3)

    芷江會戰:八萬日軍與中國軍隊血戰,日軍所作所為讓日酋岡村寧次難以啟齒。

    “芷江會戰”,也稱“湘西會戰”、“雪峰山會戰”,日軍稱“芷江攻略戰”。這場戰役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會戰。與此同時,這場會戰還是抗戰戰役中難得一見的富裕仗。

    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湘西會戰殲敵最多,繳獲最多,打破了自抗戰以來中國軍隊被動的局麵,也打破了日酋岡村寧次所謂的“三比一”鐵律①。

    此次會戰,中日兩國軍隊參戰總人數達28萬一一日軍總共有8萬將士參加這場戰役,是4個半師團的兵力,中國國軍調動了7個軍19個師參戰,以20萬兵力遠超日軍。

    並且中國這20萬將士都是由中央軍的精銳部隊組成,以王耀武將軍為前線總司令。

    此次會戰,中日交戰的戰線綿延了200多公裏。其戰線之長,也與以往的會戰大不相同。

    中國國軍先是在雪峰山戰役擊敗日軍,後來在懷化,邵陽等地區的作戰也大獲勝利。經過較量,耗時兩個月的湘西會戰結束,中國軍隊取得了這場會戰的完勝。

    中國軍隊在這場戰役中總共殲敵三萬多人。自那時起日軍便被打得越發保守,我國抗日軍隊則恰恰相反,從被動防禦轉變為主動進攻。

    從這個層麵上來說,湘西會戰打響了中國人民全麵反攻中最響亮的一槍。

    從前麵的章節中,我們己經談到,岡村寧次為什麽發動這次進攻?綜合各方麵因素:國際國內,主觀客觀,我們發現了,其實這場戰役是在所難免的!

    或者說,實際上,不論從何種角度進行分析,湘西會戰都是一定會爆發的,而日軍陷入被動局麵也是早晚的事情。

    也就是說,日本或者說日軍己經在走下坡路,連他們自已都感覺到,他們離失敗的日子不遠了。

    194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末期,日軍所麵臨的壓力與日俱增,日軍在二戰中已經處於獨自應戰,缺少支援的位置了②。

    而在此時,作為日本侵華總司令的岡村寧次依然沒有放棄戰勝的夢想,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戰事安排,妄圖改變日本滅亡的趨勢。

    當時的芷江空軍基地在經過了美軍的改造後,其占地麵積增加了不少。它的存在,使得台灣沿海日軍和日本東京地域時刻麵臨著敵方(主要是美國)的威脅。

    所以,對於中國國軍在芷江的空軍基地,日軍東京司令部也一直是虎視眈眈,從未停止過對其進行攻擊的計劃。好似骨鯁在喉,不吐難捱。

    事實上,從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己不止一次對中國境內的國軍空軍基地實施過圍剿。他們的目的即是好讓日本不必一直處於美軍轟炸機的陰影之下。

    由此可見,芷江作戰(湘西會戰)的爆發實在是早晚的事情。

    1945年4月,為了支持湘西戰事,岡村寧次從各地抽調兵力,組成芷江攻略部隊。

    盡管此時在中國大陸的日本軍隊,不管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已今非昔比。但岡村寧次還是東拚西湊抽調兵力八萬餘人。

    中國戰場的最後一次大型作戰就此發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