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90章鏖戰西澗口①(待續)(1/4)

    西峽縣位於河南西南部,在群山環抱、峰峻穀深中有一個山口、水口,在出陝進豫的要道口,故史稱“西澗口”。

    西澗口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劉邦進兵長安,黃巢起義軍攻打長安,都是經南陽,走西峽,戰武關,攻下長安。

    抗戰時期,西峽地區是河南省抗戰的大後方,國民黨河南省政府機關遷往西峽地區丹水鎮。

    日本侵略軍決定把西澗口定為最後滅亡中國的一個重要戰場,因而,中國軍隊在西峽口地區這個舞台上,演繹了一幕二戰中國戰區最後一戰的悲壯戰歌。

    1945年8月19日上午10時,即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的第4天,中國軍隊在河南省西澗口陣地上的最後一槍,射落了日本侵略軍的旭日旗。

    此為極大的諷剌,即日本的戰旗日落西澗口,抗日戰爭勝利的帷幕徐徐降落在西澗口。

    西澗口與盧溝橋兩地雖相距兩千多裏,但北京盧溝橋和南陽西澗口兩地記載著中國八年抗戰開始與結束的曆程。

    截至目前,中國有4個地方爭其地是“抗日戰爭最後一戰”:一、中國緬甸遠征軍之戰,勝利結束於1945年1月27日;二、中國湘西雪峰山之戰,勝利結束於1945年5月23日;三、中國桂西戰役,1945年4月下旬,日軍自動撤出了廣西全區而移駐雲南各地,中國軍隊順勢光複了廣西省;四、西澗口抗戰勝利結束於1945年8月19日。

    以上前三處戰役都結束於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前的3個月或前7個月。因此,史學界公認,西澗口抗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的最後一戰。

    所謂最後一戰,必定是一個決定作戰雙方最後勝敗與否的戰略決戰,而不是戰役性質的作戰。

    日本侵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宣稱,發動《老河口——西澗口戰役》,是挽救日本帝國於不滅而進行的關鍵性一戰。

    岡村寧次妄想:日軍隻要占領整個中國,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英聯軍腹背受敵,必不戰自退。

    蔣介石把布防老河口和南陽的西澗口,視為阻止日軍進犯四川的兩個戰略門檻,遂命令高霆和王仲廉兩個集團軍將12萬中國軍隊布防在西澗口地區南北150裏長的防線上,以此保衛四川,構建抗日大反攻的基地。

    從軍事上講,西澗口抗戰進行了142天,這是中國抗戰進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役。

    在這142天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累計殲滅日軍2.3萬多人,迫使日本三次向西澗口戰場增兵。導致岡村寧次不顧陣前易將這個大忌,撤去駐南陽日軍總指揮內山英太郎的職務,從東北調鷹森孝到南陽任職。

    並撤去日軍駐西澗口前線指揮官山本三四郎的職務,由鎮木太雄任西澗口前線指揮官。

    駐西澗口日軍第一一○師團長木村經廣痛心地講:“在西澗口戰役中,陣前更換兩位將軍,實在是岡村君不得已而為之。”

    西澗口戰場分西澗口主戰場和淅川縣副戰場。西澗口境內有16個富有戰略意義的山頭,相機攻占其中任何3個山頭,即可斬斷中國軍隊在西澗口南北150裏的長蛇陣。

    岡村寧次為確保順利打開西澗口這個大門,特意調派富有山地指揮作戰經驗的第三戰車師團長山路秀男和陸軍第一一○師團長木村經廣兩位將軍指揮西澗口作戰。

    岡村寧次一再叮囑木村經廣和山路秀男:“攻戰老河口,必須占領西澗口。老河口是頭,西澗口是尾,保住老河口,必須穩戰西澗口”。

    還說:“皇軍隻要能打通西澗口70裏長的大川,攻克西坪鎮,進抵陝西商洛地區,即可對胡宗南的30萬大軍造成‘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之勢,攻占西安易如反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