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89章一炮打死三隊長(1/4)

    鄂北會戰中,老河口成為日軍重點攻擊目標。中日兩國軍隊在此展開驚心動魄的血戰,結果一座孤城擋住4萬日軍13晝夜的進攻。

    此役中國軍隊共斃傷日軍1600餘人,自己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它卻譜寫了一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

    老河口位於襄河西岸,乃湖北入陝西的要衝。民國初年,光化縣政府由老城遷到此處,故老河口當時名為光化縣城。

    1938年徐州會戰之後,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率部從徐州輾轉來到此地。

    老河口城外修了飛機場,在此駐紮的中美空軍經常出動空襲日軍後方和交通線,日軍倍感威脅,於是糾集兵力發動老河口之戰。

    1945年2月,李宗仁調任漢中行營主任,劉峙繼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1945年3月20日,日軍主力第12軍各部及擔任策應作戰的第34軍第39師團從北、南兩麵向豫西南鄂北地區發起進攻。

    此時,劉峙率長官部和直屬部隊撤離老河口,前往均縣草店。

    劉峙臨撤退前,於23日命第125師據守老河口三日,阻擊日軍,以掩護長官部後撤,並調動主力部隊在襄河南岸布防。

    劉峙同時命令第41軍率領第124師開往呂堰,第45軍以第127師開往雙溝,分別向構林關、太山廟和黑龍集方向側擊日軍。

    當時第125師因第374團回四川接新兵未歸,隻剩下兩個團。為了有效地完成守備任務,其部署是:師長汪匣鋒率領直屬部隊附戰防炮營及第375團(團長黃崇凱)固守老河口縣城。

    副師長陳仕俊率領第373團在城北外圍高地占領陣地,擔任阻擊,並派一個營在光化老城附近作為前哨陣地。

    當時的老河口城(光化城),內外事先並未修築工事,城牆又是土築的,缺口甚多。

    於是,接到守城命令後,各部隊就在城中連夜趕修工事,全城居民也行動起來幫助軍隊堵塞城牆缺口,構築巷道工事。

    城西城南是襄河,背水為陣無路可退,全軍官兵背水一戰,下定決心與城共存亡,完成三天的堅守任務。

    3月26日,日軍騎兵第4旅團經鄧縣(今鄧州市)、新野之間南進,當夜抵達老河口以東15公裏的竹林橋。

    27日拂曉,日軍大舉進攻光化老城和老河口外城。師長汪匣鋒因城內兵力單薄,命陳仕俊率領第373團撤回城內,加強兵力固守抵抗。

    陳於當日深夜放棄外圍據點繞進老河口城後,師長汪匣鋒當即將第375團和戰防炮營交給陳仕俊統一指揮,並重新調整部署:

    以第375團擔任東北門和城南的守衛;第373團擔任化城門及西南角防務;戰防炮營位置在化城門及北城地帶,以防日軍戰車進攻。

    3月28日,第125師與日軍激戰終日。當夜,派到城外聯絡的人在城東南部與趕來增援的第127師取得聯係,約定次日內外夾擊日軍。

    29日,第125師連續擊退日軍多次進攻,但第127師在城外的攻擊受挫,被迫後撤。內外夾擊的戰術失效。

    3月30日拂曉,日軍集中炮火將城牆摧毀了幾個缺口,分幾路向城垣猛攻,與守軍在城垣邊短兵相接。

    激戰到11點左右,中國守軍終於將日軍擊退,已經衝入城中的20多名鬼子悉數被殲滅在城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