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84章豫西事變②(1/5)

    豫西事變的主角叫上官子平。

    1906年,上官子平出生於河南省澠池縣仰韶鄉仰韶村。

    民國時期,澠池縣的治安很不好,這裏處於三不管的地帶,也是各方軍閥爭奪的焦點,上官子平年輕的時候就是該縣的一個小混混,經常帶人欺壓老百姓。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閻錫山,馮玉祥聯合起來和蔣介石在中原地區交戰,雙方的總兵力高達100萬大軍。

    上官子平覺得在亂世中,手裏必須要有權利,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榮華富貴,於是花重金去疏通關係,當上了國民黨澠池縣的警察局長。

    當上警察局局長後,上官子平更是無法無天,肆意地欺壓百姓,橫征暴斂,搞得當地民不聊生。

    後來澠池縣調了一位比較正直的縣長,此人叫丁世平。

    丁世平上任後,很快就了解了當地的狀況,將上官子平扣押了起來。

    丁世平將上官子平扣押後想將其處決,當時還批示道:“殺之可惜,留之則為地方害,此人得知,澠民無遺類矣!”

    但是上官子平在澠池縣的勢力已經根深蒂固了,他私底下安排人花重金疏通上麵的關係,最後被釋放了出來。

    經過此次事件後,上官子平更加認識到了在亂世中槍杆子的重要性,於是開始掌握當地的民團武裝。

    到1934年,上官子平徹底掌握了澠池縣的地方武裝力量,成為了這個地方的一霸。

    1937年全麵抗戰爆發後,日軍的侵略速度十分迅速。

    到1938年春,晉南的形勢也變得十分緊張,澠池縣距離晉南比較近,為了抵擋日偽軍的進攻,國民黨在這裏成立了河防隊,上官子平竟擔任大隊長。

    1938年秋季,國民黨又在這裏成立了抗日自衛團,上官子平擔任自衛團的副司令。

    1941年,日軍以戰死673人,傷2292人的代價,擊潰了在中條山的幾十萬國民黨軍。

    國民黨軍在此戰陣亡了4.2萬人,被俘3.5萬人。這場戰役被蔣介石稱為“抗戰史上最大之恥辱”,此役失敗給北方抗戰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戰後,由於日軍長期封鎖中條山的三個師團被轉用於對付敵後根據地,使得敵後根據地陷入最艱苦的時期。

    但是大量的潰兵也使得一些地方武裝迅速擴大,上官子平的武裝在當時擴大不少。

    1944年,抗戰進入了白熱化,侵華日軍在這年又發動了一號作戰計劃,也就是國民黨軍稱之為的豫湘桂會戰。

    此戰,國民黨軍發生了抗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潰敗,大片國土淪入日寇之手。

    1944年,在日軍渡河侵犯豫西的時候,上官子平趁著國民黨軍潰敗,廣泛收羅國民黨軍殘部,成立了縣人民自衛總隊。

    上官子平擔任副總隊長,實際上統一指揮澠池縣的所有武裝力量。

    之後上官子平又在天壇村成立了抗日遊擊司令部,自己擔任司令,該部有2000多人,在當時算是一支不小的部隊。

    但是上官子平雖然是打著抗日的旗號,卻每次遇到日軍,都會消極避戰,率部躲避在坻塢東北山一帶。

    1945年,八路軍解放了澠池縣,上官子平看到八路軍的勢力比較大,於是同意收編,假裝歸順八路軍,所部接受八路軍的改編。

    上官子平答應改編後,所部被改編為八路軍獨立第七旅,他本人擔任旅長,並兼任澠池縣縣長。

    上官子平雖然表麵上表示擁護八路軍團結抗日的主張,但是當聽說上級領導要向他的部隊裏委派幹部,卻十分不情願。

    當時二分區的領導為了團結,遷就了上官子平,放棄了對這支部隊的改造。結果,到最後隻對少數部隊派去了政委或教導員指導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