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83章豫西事變①(1/5)

    1945年5月26日,豫西抗日根據地第二軍分區獨立第七旅旅長上官子平在澠池縣發動武裝叛亂。

    5月28日、29日兩天,陝縣抗日民主政府警衛中隊隊長周子濤和“陝澠抗日獨立大隊”隊長史漢三也相繼發動叛亂。

    6月末到7月初,豫西二分區桂吾旅旅長郭連傑和團長趙連治又先後在洛寧縣叛變投敵。

    事變中,有一大批物資遭到搶劫,有一百三十多位同誌遇害,澠池縣和陝縣的縣、區政權和武裝遭到破壞,整個豫西二分區的形勢遭受嚴重挫折。

    這就是發生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的豫西事變,是一起有預謀、有計劃、有組織的武裝叛亂。

    1944年4月至5月,侵華日軍發動河南戰役,蔣鼎文、湯恩伯、胡宗南指揮的國民黨四十萬軍隊不戰而潰,三十七天就喪失了鄭州、洛陽等三十八座城池,損失兵力二十餘萬。

    這時,地方上的土豪勢力,打著抗日的旗號紛紛而起。

    在豫西,有澠池縣上官子平操縱的“地方自衛隊”,有洛寧縣李桂吾組織的“抗日遊擊隊”。

    洛寧縣的賀澍三組織了一個“洛盧人民自衛軍”第五支隊,在洛寧的河底一帶活動。因該部有共產黨員參加,基本上為洛寧縣的黨組織所控製。

    在洛寧縣黨組織的推動下,由賀澍三出麵,聯合澠池、宜陽、陝縣的地方武裝,又成立了一個洛(寧)、宜(陽)、澠(池)、陝(縣)四縣聯防會。

    1944年河北喬明禮的民軍和河南張廣居的三十三挺進縱隊移駐豫西,經常在洛寧、澠池、陝縣邊界地區騷擾,危害人民,還不斷向上官子平和賀澍三的部隊襲擊。

    豫西人民飽嚐了戰亂之苦。

    1944年5月豫西淪陷後,為了恢複和發展河南工作,建立豫西抗日根據地,中共中央決定建立河南區黨委和河南軍區。

    7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了向河南敵後進軍的部署。

    9月6日,八路軍太行軍區組成“豫西抗日先遣隊”,由皮定均任司令員、徐子榮任政委。

    9月22日,皮徐支隊由濟源縣西南渡過黃河進入豫西,在偃師、鞏縣、登封一帶活動,後來在嵩山地區建立了豫西一分區。

    11月6日,八路軍太嶽軍區組成“豫西抗日遊擊第二支隊”,劉聚奎任司令員兼政委,11月14日由濟源南下渡過黃河,到達新安、澠池一帶開辟新區。

    1944年12月,中共河南區黨委副書記劉子久、區黨委委員韓鈞率領晉西北八分區六支隊也到達豫西,與劉聚奎部會合。

    他們在新安縣黑扒村,會同中共洛寧中心縣委負責人賀崇升,研究製定了開辟豫西工作的行動計劃。

    抗日戰爭時期,在統一戰線內部存在著進步、中間、頑固三種政治勢力。地方實力派屬於中間勢力,他們雖然同進步勢力有矛盾,但同國民黨頑固派也有矛盾,他們是必須爭取的對象。

    八路軍到達豫西後,通過與豫西地方黨組織的聯係,了解到賀澍三、上官子平、李桂吾等擁護共產黨抗日主張,願意聯合抗日。

    根據當時的形勢,劉子久、韓鈞、劉聚奎、賀崇升研究決定,首先向喬明禮和張廣居的部隊出擊,為人民解除匪患,安定局勢。

    1945年1月初,在賀澍三、上官子平、李桂吾部的配合下,向喬、張發起進攻,一舉全殲張廣居部,喬明禮見大勢不好,率部逃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