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70章第七次黨代會(2/5)

    黨的六屆七中全會的召開和《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的通過,增強了全黨在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的團結,為七大的勝利召開創造了充分的思想條件。

    1945年4月21日,黨的七大預備會議在延安舉行。毛澤東在會上闡明七大的工作方針是:團結一致,爭取勝利。

    他指出,大會的眼睛要向前看,而不是向後看。我們現在還沒有勝利,前麵還有困難,必須謹慎謙虛,不要驕傲急躁,全黨要加強團結。

    據大會秘書處統計,七大代表中,1921年至1927年入黨的黨員約占28%,1928年至1936年入黨的黨員占59%,1937年至1941年入黨的黨員占13%。

    代表的平均年齡是36.5歲,最大的69歲,最小的23歲。女代表占代表總人數的6.9%。

    他們中幾乎包括了黨創建以來所有知名的革命家、軍事家,除各地區黨政軍各級領導人外,還有來自基層的戰鬥英雄、生產模範和國民黨統治區、淪陷區黨的秘密工作者等。

    七大提出黨的政治路線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我們所要建立的新中國,既不應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也不應是民族資產階級統治的舊民主主義的國家,也不能是社會主義國家,而應當是在工人階級領導下各革命階級民主聯盟的國家,即新民主主義的國家。

    大會強調指出,為了建立新中國,當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務,就是立即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民主聯合政府。

    七大在黨的文件上首次明確提出要以生產力標準來評判一個政黨的曆史作用。

    毛澤東在政治報告中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於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實行土地製度改革以解放農民,繼續為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鬥爭,允許資本主義在內的各種有利於中國社會進步的經濟成分存在,都是為了解放和發展中國的社會生產力,歸根到底,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七大深刻地揭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的規律,對黨領導中國革命的三項基本經驗,即武裝鬥爭、統一戰線、黨的建設問題進行了係統的總結。

    七大把黨在長期奮鬥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

    這是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是使黨的路線、方針得以順利貫徹的根本保證。

    七大強調:“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

    “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反對脫離群眾的命令主義、官僚主義等錯誤傾向。

    七大係統地總結黨領導武裝鬥爭特別是抗日戰爭的經驗,論述了解放區戰場創建、發展和壯大的曆程以及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分析了抗日戰爭中國民黨單純防禦的軍事路線和共產黨的人民戰爭的軍事路線,並對人民戰爭的軍事路線和戰略戰術作了詳細的闡述。

    七大指出:人民的軍隊,人民的戰爭,人民戰爭的路線和戰略戰術,構成了中國人民武裝抗日的軍事路線,是解放區戰場在軍事上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

    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人民的子弟兵,它來自人民,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這是一個總的建軍原則。七大提出,今後全國的軍事任務是:八路軍、新四軍與一切抗日友軍團結起來,打敗日本侵略者。

    七大通過了新的黨章。新黨章充分體現了毛澤東建黨思想,以及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實踐中所形成的優良作風和革命風格。

    規定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偏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