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66章延安整風運動②(1/5)

    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同時展開,鞏固了黨的思想基礎和物質基礎。

    日寇已呈頹勢,黨領導的人民力量不斷增強。

    毛主席仍保持清醒,擔心驕傲懈怠情緒會在黨內滋蔓。

    1944年3月,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在重慶《新華日報》發表後,毛主席十分讚賞,將該文作為整風文件看待,指示延安《解放日報》轉載,並在各解放區印單行本。

    4月12日,他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指出,我黨曆史上曾經有過幾次表現了大的驕傲,都是吃了虧的。

    “全黨同誌對於這幾次驕傲,幾次錯誤,都要引為鑒戒。近日我們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誌們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

    中共六屆七中全會是七大的籌備會,斷續開了11個月。

    1945年4月20日閉幕當天,在反複討論、醞釀和修改的基礎上,全會原則上通過《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

    《決議》對抗戰之前黨內兩條路線的鬥爭作了結論,重點分析了第三次“左”傾錯誤路線在政治、軍事、組織、思想上的表現及其社會根源。

    《決議》宣布:“到了今天,全黨已經空前一致地認識了毛澤東同誌的路線的正確性,空前自覺地團結在毛澤東的旗幟下了。”

    延安整風運動至此順利結束。

    延安整風運動前後曆時三年多,規模空前,部署周密,特點鮮明,富於創新,開創了在黨內開展大規模集中教育的先例,獨創了在全黨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教育的整風形式,在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

    通過整風學習,妥善解決了黨內的曆史遺留問題,對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的影響來了一次大掃除,有力推進了黨的作風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製度建設,使全黨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實現了團結和統一,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

    延安整風運動也有失誤。為純潔隊伍,1943年4月3日,中共中央發布《關於繼續開展整風運動的決定》,提出對全黨幹部進行一次認真審查,但對國民黨特務的滲入作了過度估計。

    不久,胡宗南試圖進攻邊區。延安在備戰聲中加緊審幹反奸。

    7月15日,康生在中央直屬機關作題為《搶救失足者》的動員報告,掀起所謂“搶救運動”,大搞“逼、供、信”。

    結果,延安地區在十多天裏就清查出1400多個“特務”,造成許多冤假錯案。

    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及時發現並糾正了這一錯誤。

    這一教訓說明,“左”的傾向在黨內影響很深,對“左”傾錯誤的防範和鬥爭是長期性的,遠非一次整風運動就能一勞永逸。

    延安整風運動開始於1941年5月,以毛澤東同誌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報告為標誌,至1945年4月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使全黨尤其是黨的高級幹部對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問題的認識達到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上的一致,整風運動宣告勝利結束。

    延安整風運動,開創了用整風方式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成功範例,形成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成為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的源頭活水,塑造了中國共產黨人獨特的人格魅力。

    延安整風運動給中國革命的啟迪:

    開展延安整風運動,與當時我們黨麵臨的嚴峻複雜局勢密切相關。

    此前,在黨的曆史上,如何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及共產國際的指示,黨內一直存在著思想分歧。

    分歧的焦點,是要不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要不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