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64章擊退第二、三次反共高潮(1/5)

    皖南事變發生後,中共中央與國民黨頑固派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1941年1月20日,毛主席以中共中央軍委發言人名義發表談話,揭露國民黨當局反共陰謀,抗議其暴行。

    談話要求國民黨以大局為重,取消1月17日反動命令,懲辦禍首,釋放葉挺,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實行民主政治。

    同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重建新四軍的命令。中共中央提出在政治上取攻勢、在軍事上取守勢,堅決擊退國民黨頑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

    1月17日,周恩來為皖南事變向國民黨談判代表張衝提出質問和抗議,並打電話怒斥何應欽。

    當《新華日報》揭露事變真相的報道和社論被國民黨當局扣押後,周恩來立即題寫“為江南死國難者誌哀!”“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題詞,登在被扣稿件的位置上。

    同時,周恩來領導南方局通過召開座談會、個別談話、散發傳單等方式,向各界人士公布皖南事變的真相,揭露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麵目。

    共產黨的正義自衛立場,得到各界人士、民主黨派的同情和支持。宋慶齡、柳亞子、何香凝、陳友仁等國民黨左派人士,為皖南事變在香港發起抗議活動。

    各民主黨派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行動表示不滿和憤慨。

    在國民黨內部,也有很多人不讚成蔣介石打內戰。海外華僑也反對分裂。華僑領袖陳嘉庚致電國民參政會,呼籲團結,反對蔣介石的倒行逆施。

    在國際上,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高潮,不僅為蘇聯所反對,美、英等國也表示不滿。

    2月中旬,美國政府正式向蔣介石聲明:美國在國共糾紛未解決前,無法大量援華,中美間經濟、財政等各種問題不可能有任何進展。

    國民黨當局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形勢下,不得不收斂其反共活動。

    蔣介石在3月初召開的第二屆參政會上表示“以後再亦決無剿共的軍事”。

    3月14日,蔣介石約請周恩來麵談,答應提前解決國共間的若幹問題。至此,國民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

    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是第一次反共高潮的繼續和發展。它給抗日力量帶來嚴重的危害。

    七七事變,全國抗日戰爭爆發。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建立了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這一時期,黨的統一戰線理論政策全麵成熟並取得巨大成功,毛主席提出了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黨的三大法寶著名論斷。

    黨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獨立自主的原則,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在邊區建立了“三三製”民主政權,為最終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成功堅持和發展,也進一步推動了各民主黨派和愛國民主運動的發展,人民革命力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鞏固和壯大。

    1941年初,國民黨頑固派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

    1941年1月6日,葉挺、項英奉命率新四軍軍部及所屬部隊9000餘人從涇縣向北轉移途中,遭到國民黨軍隊8萬多人的突然襲擊。

    除2000餘人突圍外,大部壯烈犧牲或被捕,軍長葉挺在同國民黨談判中被扣押,副軍長項英等遇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