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62章從太行回到延安(1/5)

    1940年5月5日,朱德抵達河南濟源縣,夜宿在該縣劉坪,這裏已是太行山的盡頭,到了黃河邊上。

    第二天朱德就要離開這座血戰近三年的山脈了。他不由得心潮起伏,思緒萬千,賦詩抒懷。

    那首著名的七絕《出太行》就是這時寫的:“群峰壁立太行頭,天險黃河一望收。兩岸烽煙紅似火,此行當可慰同仇。”

    詩前題道:“1940年5月,經洛陽去重慶談判,中途返延安。是時抗戰緊急,內戰又起,國人皆憂。”

    5月6日,朱德一行離開太行山,7日,渡過黃河,衛立煌派人到碼頭迎接。下午6時許到達洛陽。

    因為朱德既是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又任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歡迎總司令的軍官停立在路旁凝視,直到最後一個人過完,也沒有發現朱德總司令。

    一問,才知道朱德總司令早已騎著馬過去了,也難怪他分辨不出。

    當朱德總司令第一次去雲陽赴任時,等在路口迎候的警衛李樹槐也沒有辨認出誰是朱德總司令。

    一位外國記者曾說:“如果總司令從台上走下來幾分鍾後,你就再也分辨不出誰是總司令了。”

    朱德在洛陽與衛立煌會晤,在衛立煌舉行的歡迎會上致詞,他強調國共兩黨和全國軍隊團結的重要性。

    5月17日,朱德一行到達西安。

    在西安,朱德與5月13日先期到達的周恩來會麵,交換了意見。他曾和陝西省政府主席蔣鼎文、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胡宗南先後會晤。

    5月24日,朱德和從新疆到延安參觀的文學家茅盾(沈雁冰)、張仲實(社會科學家)一行離開西安回延安。

    為了把一批要去延安而滯留在西安的進步人士和青年帶走,把一批國民黨當局禁運而延安又急需的通信器材也帶去,朱德不坐小汽車而坐大卡車。

    他們一行共有四五十人,乘坐三輛卡車,大多穿了軍裝,充作朱德的隨從。

    朱德是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他坐在第一輛卡車的司機旁邊,國民黨特務不敢盤查和阻攔。

    途中夜宿同官縣(今屬銅川市),25日在中部縣(今黃陵縣)參觀黃帝陵。

    5月26日,朱德一行回到延安,受到延安幹部、軍隊和民眾的熱烈歡迎。

    本來決定在第二天開歡迎晚會,但是,聽說朱總司令回來了,許多機關、學校群眾自動整隊來到南門外操場上,隻好臨時決定當天先在這裏舉行一次歡迎大會。

    朱德應邀在會上講話,他說,華北廣大的抗日根據地已經建立起來,這奠定了華北抗戰勝利的基礎。

    盡管敵人“掃蕩”、破壞,頑固分子製造摩擦,可是華北廣大人民已把自己組織成偉大的獨立的力量,他們不但不會被消滅,而且將日趨堅強。

    朱德強調,今後應更加加強華北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加強團結,由相持到反攻,爭取最後勝利。

    27日晚,延安各界又在中央大禮堂舉行歡迎晚會,毛主席也參加了。

    吳玉章致歡迎詞後,朱德、茅盾、張仲實及康克清先後發表講話,並觀看了魯藝200多師生出演的由冼星海創作的《黃河大合唱》以及京劇《陸文龍》等。

    前方一起回來的同誌,包括朱德本人都沒有想到他這次回延安後,中共中央讓他留下來協助毛澤東理清黨內路線是非和指揮全國各抗日根據地的鬥爭,沒有再回華北前線,直到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回到延安後,朱德向毛主席和中央詳細匯報了華北戰場八路軍及其他各抗日武裝的抗戰情況,以及反頑鬥爭的情況。

    在太行的時候,在擊退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後,朱德仍堅持以抗日的民族大義為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