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48章蘇區黨代會(1/5)

    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新局麵。

    為了迎接全國抗戰的新形勢,確定黨在新時期的方針和任務,1937年5月2日至14日,在延安召開了中國共產黨蘇區代表會議(即黨的全國代表會議)①。

    這次會議不僅蘇區代表參加了,而且,白區和紅軍代表也參加了會議。

    討論的問題是全黨麵臨的全局性的任務,所以這次會議實際上是一次黨的全國代表會議。參加會議的共有200多人,代表著4萬多黨員。

    會議於5月2日下午在延安中央大禮堂正式開幕。

    首先,張聞天致開幕詞,接著,與會代表選舉通過了毛澤東、張聞天、博古、朱德、張國燾、劉少奇、林伯渠、凱豐、林彪、楊尚昆、聶榮臻、肖克、郭洪濤、傅鍾、彭真、馬明方、蔡暢、賈拓夫、劉長勝19人組成大會主席團。

    此後,通過大會議程:1.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報告;2.關於蘇區黨的組織問題的報告。

    5月3日和4日,毛澤東代表黨中央作了《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報告(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時,題目改為《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

    報告共分3部分:1.民族矛盾和國內矛盾的目前發展階段。2.為民主和自由而鬥爭。3.我們的領導責任。

    毛澤東在報告的第一部分,深刻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形勢、明確指出:“由於中日矛盾成為主要的矛盾、國內矛盾降到次要和服從的地位、而產生的國際關係和國內階級關係的變化,形成了目前形勢的新的發展階段。”

    從1935年“一二·九”運動到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黨提出的爭取和平的任務已經基本上實現,下一段的任務主要就是爭取民主。

    “必須知道,為了建立真正的堅實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沒有國內和平固然不行,沒有國內民主也不行。所以爭取民主,是目前發展階段中革命任務的中心一環。”

    第二部分,著重講了如何爭取民主和自由的問題。

    提出在中國必須實行兩方麵的民主改革:第一方麵,將政治製度上國民黨一黨一派一階級的反動獨裁政體,改變為各黨派各階級合作的民主政體。第二方麵,是人民的言論、集會、結社自由。

    “沒有這種自由,就不能實現政治製度的民主改革,就不能動員人民進入抗戰,取得保衛祖國和收複失地的勝利。”

    為了和平、民主和抗戰,中國共產黨在鬥爭策略上可以作些讓步,以便團結一致共同對敵。當然,“這是一種有原則有條件的讓步,實行這種讓步是為了去換得全民族所需要的和平、民主和抗戰。”

    毛主席指出,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紅軍和抗日根據地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四點:

    1.將紅軍改組為國民革命軍,造成抗日戰爭中的模範兵團。

    2.將根據地改為全國的一個組成部分,實行新條件下的民主製度,造成抗日和民主的模範區。

    3.在此區域內實行必要的經濟建設,改善人民生活狀況。

    4.實行必要的文化建設。第三部分,著重講了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領導權問題。

    報告指出:“使無產階級跟隨資產階級呢,還是使資產階級跟隨無產階級呢?這個中國革命領導責任的問題,乃是革命成敗的關鍵。”

    “依現實的情況說來,離開了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政治領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不能建立,和平民主抗戰的目的就不能實現,祖國就不能保衛、統一的民主共和國就不能成功。”

    報告講了實現無產階級領導權的四個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首先,要根據曆史發展的行程提出一個基本的政治口號,和為了實現這種基本政治口號而提出關於每一發展階段和每一重大事變中的動員口號,作為全國人民一致行動的具體目標。沒有這種具體目標,是無所謂政治領導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