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45章聖地延安②(1/5)

    毛主席對延安這個新家十分滿意。工作之餘,他漫步延河邊,攀登寶塔山、清涼山,以慧眼審視著延安的人、事、物,延安的過去、今天和未來。

    毛主席在沉思,延安是一個有思想和文化的城市,共產黨人進入延安之後,絕不能讓這種思想和文化的火種熄滅,而應該繼承它並改造它,讓這種精神和文化得到重塑和升華,使它成為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在古城延安駐紮下來,一駐就是10年。直到1947年3月,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所在地,成為中國共產黨政策的中心,中國革命的中心。

    1947年3月,蔣介石為了挽救其垂死統治,發動對延安的重點進攻。

    當時,國民黨軍在西北戰場有23萬人,是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介石嫡係將領胡宗南指揮的裝備精良的部隊。

    人民解放軍在陝甘寧邊區的部隊隻有2萬多人,而且裝備差,補給困難。為了爭取主動,中共中央決定暫時放棄延安。

    從3月13日起,胡宗南指揮15個旅共約14萬人,分別從洛川、宜川出動,兵鋒直指延安。

    國民黨軍每日以近百架次飛機掩護其部隊進攻,對延安實施狂轟濫炸。

    3月14日下午,一批從前線下來的旅團級幹部,到毛主席在王家坪的住所看望毛澤東。這些旅團級幹部對中共中央決定暫時放棄延安不太理解。

    毛主席解釋道:“我軍作戰曆來不在於一城一地的得失,主要是要消滅敵人有生力量。進攻陝北的敵人有二十多萬,在陝北的我軍隻有兩萬多一點。我們的力量一下子不能把敵人完全消滅,所以我們要撤離延安……”

    這些幹部動身離開毛主席住所時,毛主席把大家送到了門口,一邊同他們握手,一邊笑著說:“好啊,我們下次見麵可能在南京,可能在北京,可能不在延安,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聽了毛主席這番話,這些幹部個個都哈哈大笑,一個個都滿懷著革命必定勝利的豪情壯誌,精神抖擻地奔向各自戰場。

    3月18日,國民黨軍已兵臨延安城下,傍晚時分,毛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中央領導人才從容地離開延安,踏上轉戰陝北的征程。

    3月19日,國民黨軍占領延安。毛主席走時對彭德懷說:“蔣介石進攻延安,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少則一年,多則兩年,我們還會回來的。”

    當時,毛主席把自己的名字改叫“李德勝”,即“離得勝”,意思是離開延安就能取得勝利。

    毛主席和中央機關轉戰陝北,途經數百個大小村莊,居住過37個地方。1948年4月,進攻陝北的胡宗南部隊,被彭德懷指揮的西北人民解放軍打得落花流水,丟盔棄甲,損兵10萬餘,一敗塗地。

    曆時1年多,延安終於又回到人民手裏!延安光複了,毛主席卻沒有回來:毛主席已於1948年3月23日,東渡黃河,離開陝甘寧邊區。

    此時的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機關為了革命事業的需要,己經奔赴新的地區了。

    從1937年1月13日,毛主席等中央領導進駐延安,到1947年3月18日離開延安,整整十年有餘。

    十年前,延安成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陝甘寧邊區首府,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指揮中心和戰略總後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