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44章聖地延安①(1/4)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折的樞紐,它消除了內戰的危險,實現了中國由內戰到抗戰的轉變,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和發展。

    “西安事變”後,東北軍撤離延安向西安一帶集中。按照與東北軍達成的協議,由工農紅軍接管延安。

    但這時,延安還是由國民黨地方民團和縣府保安隊等千餘人據守著。

    周恩來在1936年12月15日赴西安商談國事的前一天,指示有關同誌與國民黨縣府官員談判,爭取盡可能和平解放延安,如果不行,再由部隊解決。

    12月17日,江華率領紅一團進駐延安,接管了縣府,並很快組成以王觀瀾、江華為首的工作委員會,王觀瀾任書記,江華任延安城防司令兼政治委員。

    1937年1月初,中央警衛團團長黃霖帶領警衛部隊到延安,為黨中央進駐延安做準備。

    這時,中共中央和毛主席還在保安。

    12月底的一天晚上,毛主席寫好《關於蔣介石聲明的聲明》,剛擱下筆,見警衛員進來送開水,就囑咐他說:“你們幾個都把東西收拾好,借老鄉的東西要還清,損壞的要賠償,我們再過幾天就要搬家了。”

    警衛員問:“主席,往哪裏搬呀?”

    毛主席說:“往陝北最大的城市搬,那裏有汽車、飛機場、商店,總比保安大多了,好多了。”

    警衛員猜出來了,問毛主席:“我們是不是要搬到延安去?”

    毛主席笑著說:“你猜對了,我們就是要搬到延安去。”

    1937年1月10日,保安的鄉親們都來給毛主席送行,大家含著熱淚說:“我們實在不想讓您和紅軍同誌走啊!”

    毛主席親切地對鄉親們說:“革命形勢的發展,使我們不得不離開這裏,遷到延安去。到延安去,是為了迎接新的戰鬥。我們到了延安,永遠不會忘記保安人民對中國革命做出的貢獻!”

    這一天,毛主席率中共中央機關戀戀不舍地告別了前來歡送的鄉親們,離開住了6個月的保安,向延安出發了。

    毛主席等經過4天的長途行軍,1月13日到達延安。

    快要進城的時候,毛主席對周圍的同誌們說:“延安,在陝北來說,是個大地方,是陝北的大城市。過去延安一直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下,現在剛剛解放不久,群眾還不了解我們,我們一定要很好地聯係群眾,要注意群眾紀律,要對群眾多做宣傳工作。”

    這一天,延安人民聽說毛主席來了,都紛紛聚到大路兩旁,有紅軍指戰員、機關幹部、學生、城鄉群眾,還有從四鄉趕來的赤衛軍和甘泉、富縣的群眾代表。

    歡迎的人群從北門一直排到數裏外的大砭溝口。大家高舉著五顏六色的三角形旗幟,上麵寫著“熱烈歡迎黨中央、毛主席進駐延安”、“中國共產黨萬歲”、“團結起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

    下午2時許,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同誌經延安西北川,沿楊家灣、蘭家坪、楊家嶺小路而下。各界代表立即跑向前去迎接。

    毛主席同代表們一一握手問好!這時,有一位代表牽來一匹頭紮紅布大花球、脖子上係著鋥光發亮的銅鈴鐺的高頭大馬,請毛主席騎馬過河。

    毛主席感謝延安人民的盛情,謝絕了騎馬,同代表們一起走下河岸,踏著堅冰,走過河去。

    他和藹親切地和代表們肩並著肩,邊走邊談。他關切地詢問了延安人民的生產、生活狀況,又問到各革命團體開展工作的情況。

    當毛主席等走到大砭溝口時,沿路兩旁響起了鑼鼓聲、嗩呐聲和鞭炮聲!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同誌微笑著,頻頻向群眾點頭揮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