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43章董天知與決死第三縱隊(1/5)

    八路軍的高級將領,百團大戰中被人告密犧牲,犧牲時年僅29歲。

    1940年,正值抗日戰爭的關鍵時期,在華北的敵後根據地,八路軍組織了105個團,大約40萬兵力發動了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的主要目的是鞏固華北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並且反擊日軍的“掃蕩”行為。

    百團大戰取得了很好的戰果,不僅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抗日信心,而且還成功牽製了日偽軍兵力,給正麵戰場減輕了壓力,鞏固了敵後根據地。

    不過即使如此,在百團大戰中,八路軍依然有高級將領犧牲,比如董天知。

    那麽董天知在百團大戰中是如何犧牲的呢?

    董天知出生於1911年,河南人,他出生的那個年代恰逢革命時期,尤其是辛亥革命終結了清政府的統治。

    董天知在求學過程中也逐漸受革命思想影響,開始在民間積極宣傳革命,參加各種學生運動。

    1929年,董天知進入北平讀書,在這期間他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後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相比於他的家鄉,北平有更多的學生運動,董天知在這裏如魚得水,這也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恐慌。

    1931年,董天知在北平被捕入獄,並被判有期徒刑五年。

    在獄中,董天知誓死同敵人作鬥爭,五年後,也就是1936年,董天知終於走出監獄,他與我黨工作人員一起前往山西太原,開始參加抗日救國運動。

    1937年,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董天知被推選擔任“抗敵救亡先鋒隊”的總隊長,開始武裝抵抗日軍侵略。

    這支武裝隊伍歸董天知領導,他也在革命運動中找到了自己的正確位置,那就是武裝領導人民群眾反抗日本侵略。

    不久後,董天知被調到教導第十團擔任政治部主任,之後組織上把教導團改編為“決死隊”,他成為決死隊的高級指揮員。

    在董天知的領導下,“決死隊”有了長足的發展,不到兩年時間就由一個團發展為六個團。

    1939年,董天知領導的“決死隊”正式改編為八路軍,他的部隊被編入八路軍129師,同時董天知的“決死隊”與另一個遊擊團合編為一個旅。

    董天知擔任了該旅政委,成為八路軍的高級將領之一,之後他率領該旅參加了八路軍發起的百團大戰。

    1940年秋天,董天知接到命令對長治等地的日偽設施實行大規模破壞的任務,他率領部隊前往潞城縣的王郭莊,並把指揮部設在了王郭莊。

    不過,董天知不知道的是,他進入王郭莊後,當地的漢奸已經向日軍告密,把八路軍部隊在王郭莊指揮作戰的消息透露給附近的日偽軍。

    8月20日淩晨,當地的日偽軍分三路包圍了王郭莊。

    在這種情況下,董天知臨危不亂,他指揮自己的警衛排,把敵人的火力全部吸引到自己身邊,為大部隊的突圍爭取時間。

    董天知的警衛排僅有28人,就是這28人,卻擊斃了90餘名日偽軍,並且與敵人堅持戰鬥四個多小時,成功掩護了大部隊的突圍。

    指揮戰鬥的董天知輕傷不下火線,在後續與敵人的拚殺過程中,董天知頭部與胸部連中三彈,壯烈犧牲,年僅29歲。

    董天知犧牲後,他的遺體後來被遷葬到邯鄲市晉冀魯豫烈士園。為了表彰他在革命時期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他被追認為將軍。

    而他犧牲後19年,也就是1959年,出賣他的告密者也被長治市人民法院公開審判,並被判處死刑,將軍九泉之下終能瞑目。

    董天知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

    董天知1911年出生於河南省滎陽縣。1927年在北平弘達學院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直接受黨的著名農民運動領導人彭湃的影響,參加革命活動,後任北平市委組織幹事兼兒童局書記。

    1931年被捕入“北平軍人反省分院”(即草嵐子監獄),敵人施盡了種種酷刑。

    在政治誘降和死刑威脅麵前,他始終大義凜然,忠貞不屈。獄中黨支部根據他的表現,於1932年批準他轉入中國共產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